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篮坛风云路(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6日08:06  深圳晚报

  

篮坛风云路(2)

  上期回放:

  第一次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我表达了这样的心声:“我明白我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我不会推卸责任,遇到问题我一定会第一个冲上去!”

  除了倾听同事、同行的意见,我也选择了另外一个倾听对象,那就是媒体人。

  我说这些话,也是想扭转前任对待媒体的态度。有一件事情我记得很清楚,1999年在上海召开篮球工作会议。一天中午大家吃自助餐,也邀请了媒体记者参加。当时有个年轻的男记者过来跟一位篮管中心领导人搭讪,他态度很有礼貌但问题非常直接,开口就说×主任我听说您对媒体非常反感……这位领导人看了他一眼,脱口就是一句你说得对,然后就自顾低头吃饭,留下那个年轻记者尴尬地站在那里。

  回到中心没几天,我就召开了一个座谈会,邀请一些媒体人士,和大家沟通了一次。我当时的态度很坦诚,就是讲清我的工作态度,希望大家能像一家人一样合作。来的人也都反应热烈,给了不少掌声。另外,我也请一些常年跑篮球的老记者们吃了一顿饭,采纳了他们的众多建议,比如建立中国篮协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一晚上举行媒体沙龙活动;定期举行篮协工作媒体通气会和国家队公开训练日等。这些都从2004年开始实施,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最起码在大家眼里,中国篮协的态度是积极的开放的。我们也有义务通过媒体,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篮球的状况。

  从那时开始,凡遇到重大的悬而未决的事件,我们都要事先听取资深媒体记者的意见,这成为一个惯例。

  在2006年世界男篮锦标赛和多哈亚运会期间,我真正看到了篮球记者对篮球事业的忠诚、激情和有力支持。在札幌的体育馆内,每逢中国男篮比赛时,许多中国记者往往忘记了记者的职责和职业操守,把自己当作普通球迷,在记者区为中国队摇旗呐喊,引得其他国家记者侧目而视。为此日本组委会找我们交涉,希望中国篮协出面制止。当王仕鹏投中决定性的一球时,于嘉忘我的激情解说,已完全超越了一名普通记者的职责情感!我想,要说篮球和足球的不同之处,篮球媒体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支持是重要表现之一。对此,我一直心怀感激。

  在和记者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2005年多哈亚锦赛期间,我去参加亚篮联的执委会,当时并没有和球队住一个酒店。有一天中午我去看望球队,在他们下榻的酒店碰到《体坛周报》记者陈艳艳。一眼看去,陈艳艳表情不对。我关切地问她:“艳艳,你怎么啦?”因为之前她采访遇到了不少坎坷,所以一见到我们就跟见了亲人一样,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

  陈艳艳一边哭一边说,多哈的酒店贵,采访要打车,碰到一个当地司机蓄意刁难,受了不少委屈;到球队采访也不顺利,被拒之门外毫无进展。那天她本来是想采访唐正东的,可是等了半天也没见到人,这样下去她完不成报社给的任务,实在太难受了。

  看到陈艳艳的样子,我很同情。我让人马上把唐正东叫下来,问她还要采访谁,她说还想采访朱芳雨。队员下来之后,我嘱咐他们今天记者问什么就要答什么,一定要好好配合人家的工作;然后又派人到餐厅拿点东西过来,让陈艳艳吃完东西再好好采访。后来每次陈艳艳看到我,总是会提起这件事情。

  《东方体育日报》的张华在一些人眼中是个刺头儿,这个人也挺能闯。不过因为有个性,张华也得罪了一些球队,比如有一次在采访八一队时,一个运动员把他给打了。我知道后,马上要求八一队作出妥善处理。由于张华平时写了不少关于联赛的负面报道,因此,大家说起张华都很反感。我的意见是咱们不能要求记者替我们歌功颂德,只要不搞假新闻,实事求是地反映联赛问题的报道,哪怕是负面的报道也是对我们有帮助的。

  和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实际上也有很大收获。因为很多业内的资深记者,像徐济成、孟伟、梁希仪、孙保生、苏群、谭杰、薛原、杨毅、单磊、于嘉、孙秋峰等对国内篮球运动的发展状况、对NBA的情况都很了解,也有自己的看法;每到关键时刻,他们都会给我反映情况,提出十分中肯的建议。

  进入篮管中心的两个多月时间里,除了正常开会,我都在不停地找人谈话,听取意见。当时大家都有不少想法,以前是没地儿说,现在都滔滔不绝地讲了出来。我一边倾听,一边思考,各种改革的想法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

  下期预告:

  接手篮管中心主任一职后,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中国篮球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