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爱心助学善事寻找接棒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6日16:01  新民晚报

  台湾青年洪尧国来沪工作后,长期拿出工资捐到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2007年起,他每年拿出8万元,建立育德助学基金,资助4个残疾人大学生或残疾人家庭的大学生,从源头上帮助残疾人家庭脱贫。三年来,已有12名学生受助,他们接受帮助的同时,热心公益,将爱心散播出去。新学年将至,本应汇款资助第四批大学生的洪尧国却有些犯愁——因为创业不顺,他最近遇到了经济危机。眼看着爱心接力棒可能中断,洪尧国、受助学生和基金会焦急万分:“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迎来新学期了,能找到新的接棒人吗?”

  台湾青年助学弥补爷爷遗憾

  洪尧国是一个家境普通的台湾青年,几年前来到上海工作。虽然工资有限,为弥补爷爷在台湾未能创办小学帮助贫困孩子的遗憾,他主动找到基金会,希望帮助家境贫寒却奋发读书的孩子,帮助残疾人家庭。2007年,育德助学基金正式启动,至今,他已拿出24万元,每年资助考入重点大学的残疾人大学生或残疾人子女各5000元学费。

  即将升入东华大学三年级的小顾告诉记者,她从小父母离异,自己跟随下肢残疾的父亲生活,每月全家仅1000多元收入。如果没有学费资助,她根本不可能专心读书。她清晰记得,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他们父女心里五味杂陈,既高兴,又担忧交不起学费。父亲想了很多办法,又向亲戚借钱,才凑足第一年的5000元学费。开学几个月后的一个晚上,父亲突然给小顾打来电话,告诉她一个好消息:“有人愿意帮我们交学费了!”小顾喜出望外,暗暗期待着在一周后的发放仪式。会不会遇见那个好心人?他会是什么模样?后来,小顾见到了洪尧国,果然和想象中一样,和学生们讲话时总是笑嘻嘻的,很和善。

  受助学生期盼帮助更多人

  热心公益,是记者采访12名受助学生后得到的深刻印象——因为得到了社会的帮助,他们比同龄人更懂得感恩,更乐于付出。

  这几天,东华大学大四毕业生小王刚从安徽金寨支教回来,这已是她利用暑假第四次前去这所大别山区的贫困小学支教一个月。再过几天,她还要去世博会做志愿者。这个暑假,晒黑变瘦是肯定的了,她心中却满怀着自豪和满足:“洪先生无私地帮助了我,我要把他的爱心发扬出去,帮助更多人。”

  在育德基金爱的感召下,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相似,他们都在生活中尽其所能地帮助身边人:有的在学校里义务帮助图书馆整理书籍,有的去民工子弟学校当小老师,有的去科技馆做志愿者,有的立志要去边远地区支教,还有人说,等他们毕业赚钱了,也要捐款帮助其他残疾人子女读书求学。

  资金短缺接力棒可能中断

  拿到助学金的第一学年,小顾没能得到学校的奖学金,便没好意思和洪尧国联系,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可以自豪地报告自己的进步。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小顾的成绩很不错,预计开学后便可申领到奖学金,她特别高兴,常把笔记本上抄下的洪尧国的电话号码拿出来,左看右看,寻思着:“第一次给洪先生发短信,我该怎样感谢恩人呢?”

  她没想到的是,因为所在企业被收购,洪先生去年失业了,去北京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经营状况不太好。前不久,洪尧国给基金会打来电话,抱歉地说,本应最近到账的新一期基金暂时拿不出来了。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听了也很难过,一边安慰洪尧国不要太着急,一边也为孩子们担忧:“这支爱心接力棒会就此中断传递吗?”本报记者孙云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