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是唐山和郑州共同的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7日02:35  郑州晚报

  

他是唐山和郑州共同的孩子
陈锦屏回忆当年在医院参与救助伤员的情景

  热映的《唐山大地震》让我们再次想起当时郑州参与救治伤员的往事

  一名唐山男婴诞生在郑州,接生大夫给他取名“震生”

  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热映,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郑州与唐山两个城市之间,一段尘封了30多年的情谊就此被揭开。

  61岁的陈锦屏,是郑州市三院前党办主任。1976年,她还是个年轻姑娘,在市三院妇产科任职助产士。

  作为一名亲历了当年救治唐山伤员的医务工作者,看完电影《唐山大地震》后,她比别人有更多感触。在当年对唐山伤员的救治过程中,不仅有大量医护人员参与,也有许多普通市民、学生被紧急调配到医院陪护。

  从第一批唐山伤员抵达郑州,到最后一批伤员离开,前后约有半年时间。

  晚报记者 邢进/文 张翼飞/图

  紧急赶回郑州,接受重大任务

  我清楚地记得,1976年7月,我正在汝南县长兴公社参加为时半年的下乡巡回医疗。

  7月底,忽然接到通知,要求我们立即返回医院,接受重大任务。医院派了专车,把我们医疗队的几十个人第一时间接回郑州。

  等我们到了医院,立即感受到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氛围。各科室都在忙着腾出病房,准备接收从唐山疏散来的地震伤员,只留下一些急诊和妇产科的病床,以备急需。紧接着,医院从火车站接回了一批又一批伤员。

  三院接诊300余名唐山伤员

  三院当时是郑州市最好的医院,规模也较大,离火车站又很近,所以我们医院接收的唐山伤员最多。

  当时医院有300多张床位,除了留出来的一小部分急诊和妇产科的床位,其余的都给了唐山伤员,估计有300人以上。

  那正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为了全力救助唐山伤员,全市上下都不遗余力。从伤员来到医院的第一天,全市各个机关团体都纷纷来医院慰问。

  水果店送水果,肉联送肉,蔬菜批发市场送蔬菜,商场送日用品、营养品……各种慰问品在医院堆满了。

  医院营养科主任马秀云,每天都要来到病房,征求病员的意见,为他们安排可口的饭菜,餐后还供应时令水果。要知道,当时能吃上那种待遇的饭菜,是普通老百姓难以企及的呀!

  震生是唐山和郑州共同的孩子

  在救治唐山伤员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我印象非常深刻。

  这也是那场浩劫发生之后,让大家心情变得舒畅的喜事——一名唐山孕妇在我们医院妇产科产下了一名健康男婴,他象征着新的生命和希望,他是唐山和郑州两个城市共同的孩子。

  这名孕妇来医院时,大腿骨折,她哭着说,她的公公婆婆和丈夫都不幸遇难,现在只剩下她和腹中7个月的胎儿。

  可能是刺激过度,孕妇入院的当晚就出现了阵阵宫缩。时任医院妇产科主任的徐佩安亲自带领医护人员为她接生,告诉大家一定要确保母子平安,这个家庭已经不能再遭受任何打击了。

  很快,一个弱小的男婴出生了。可是,这孩子在娘肚子里吸入了羊水,生下来就出现了窒息。医务人员立即抢救,孩子终于发出了微弱的哭声,称一称体重,他还不到3斤。

  应母亲的要求,徐佩安给这个孩子起名叫“震生”,因为他是地震时出生的。

  三十年后震生来郑“探亲”

  也许是在母亲肚子里就受到惊吓,加之早产、吸入性肺炎,震生出生后呼吸困难,生命垂危,随时都可能夭折,医生护士像爱惜珍宝似的照顾他。

  孩子需要输液,他的血管比线头粗不了多少,护士硬是一针见血扎上了。这么小的孩子无力吸吮,护士们给他上了一根鼻饲管,用注射器吸上奶水,一点点地喂他。在大家的呵护中,这个小不点的情况一天天好转,肺炎痊愈了,慢慢的,会吃奶了,脸上、身上都有肉了。

  震生的妈妈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由于骨折,活动不方便,她的治疗和生活起居都由医务人员包了。

  临床工作了40年的老护士长吴秀珍照顾她的时候,产妇感激得热泪盈眶,动情地说:“您真像我的妈妈!”吴护士长说:“我早已把你当成自己的女儿了。”

  震生母子出院那天,全科室的同志都到火车站送他们,大家把震生抱了又抱,亲了又亲。

  2006年7月15日,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前夕,30岁的震生带着新婚不久的漂亮媳妇,来到了郑州市三院走亲戚。他找到徐佩安和当年科室的其他医护人员,带着妻子深深鞠躬,“是你们给了我生命,我代表唐山人深深感谢你们!”

  如果您也曾参与过对唐山伤员的救治,有过难忘的经历,请致电本报热线67659999,我们会倾听您讲述的动人往事。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