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杰出贡献奖 您当之无愧

  本报记者 张婷婷 李影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张鸣 摄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指挥部总指挥薛潮请辞第三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的消息一经媒体披露,立即在成都市社会各界特别是灾区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满是感动与挽留,纷纷要求“请坚决留下,请将荣誉授予他。”

  在都江堰市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便是这样的话语——两年的援建,700个日日夜夜,他用心、用情、用义对待援建工作,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难,被推选为“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候选人物,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这更是我们都江堰全市上下发自内心对他及全体上海援建者的尊敬和感恩。

  然而对于薛潮的请辞,和薛潮一起并肩作战的都江堰干部却表示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谦逊、低调是他和他的团队一直以来的风格。两年来,薛潮和他率领的援建队伍真心实意搞援建,只讲奉献,从不邀功。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熟悉的工作环境,把自己当作都江堰人,全心全力参与灾后重建。

  此前,薛潮曾多次表达自己的心愿,援建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干的,不仅是援建指挥部34名干部和1.2万名建设者组成的上海援建队伍,更包含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和1900万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希望把这项最高的荣誉给集体、给当地的基层干部、给灾后重建的一线建设者、给历经灾难依然坚强挺立的灾区人民。

  他的汗水和感情

  留在了都江堰的山山水水

  “薛潮总指挥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指挥部的优秀领导和优秀代表。他经常深入工地、深入群众、深入困难家庭,可以说都江堰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薛潮同志辛勤的汗水和无限的感情。”市长助理、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告诉本报记者,都江堰的干部群众,对上海对口援建工作、对上海对口支援指挥部的工作、对指挥部的班长、领导薛潮同志,我们都是心存感激、心存尊敬。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所以我们在评选和推荐“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中,我们大家一致认同推荐薛潮同志,作为上海援建工作的重要代表。

  刘俊林说,薛潮及援建团队的无私奉献,赢得了都江堰群众和干部的广泛认同,但是他作为领导干部,在荣誉面前却非常谦虚,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高尚的情操和风范,这样高风亮节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刘俊林还表示,都江堰的干部将进一步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学习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和发动我们的干部群众面对困难尽最大的努力做好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他的付出和辛劳

  让灾区同胞早日告别了板房

  张锡恒,都江堰市委副秘书长、都江堰市上海对口支援工作办公室主任。作为与上海援建指挥部协调配合的专门机构负责人,他算得上是与薛潮打交道最多的都江堰干部。低调,务实,这是张锡恒对薛潮的评价,“别看他是厅级干部、总指挥长,可他从不讲级别,不讲客套,只讲实干。”

  一讲到薛潮和上海援建指挥部两年来的付出,张锡恒很激动,“说上几个小时都说不完。”据他回忆,2008年11月17日,第一次来到都江堰的薛潮即刻走马上任。为了圆满完成援建任务,不辜负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上海人民的重托,为了让每一个援建项目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每个项目决策之前,薛潮都要带着指挥部的干部走村入户,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

  都江堰市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的规划,就是薛潮和指挥部的干部用脚一步步“量出来”的。一次又一次深入到农民的家里,摸摸他们的被子,揭开他们的锅盖,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最忙的时候,薛潮和援建干部一天就走了12个乡镇,每一个点都一一察看,一一研究。

  双土村村支书周坤最无法忘记的那幕,就是薛潮手拿一张纸边走边问边记,“你们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做些什么?”村民们纷纷围上来,都说想修路。周坤没想到,时隔不久,上海就在村里动工修一条10公里的水泥路,实现了几代村民的心愿。

  去年7月,正是“壹街区”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三伏酷暑,燥热难耐。最热的一天,下午2点,薛潮带着援建干部走进受灾群众的板房,待了两个多小时。看着大家汗流浃背,薛潮对援建干部说,看看受灾群众在没有空调的板房里,过的是什么日子。我们每天再多干两小时,就能让灾区同胞早日告别板房,走进新房。

  他的忘我和执著

  为百姓修建起生命之路、安全之路、发展之路

  每天多干两个小时,是薛潮给援建干部提出的要求,而他自己,每天多干绝不止两个小时,所以,大家都叫他“工作狂”。

  蒲虹公路,是所有援建项目中难度最大的一个,也是援建团队付出最多的一个项目。全长23.8公里的蒲虹公路,绝大部分都位于山岭重丘区。山高、谷深、弯多、坡陡,最高处还要翻越海拔1400多米的卡子岈口,步步艰险。很多地段汽车不能通行,薛潮和他的同事们穿着雨靴拄着拐杖,徒步穿行。这样的路况年轻人走上一两个小时都受不了,50多岁的薛潮硬是走完了全程。经过8个多小时徒步到达虹口后,大家更加坚定了修建这条路的决心,一定要把这条路修好,修成当地百姓的生命之路、安全之路、发展之路。

  环境最艰苦,工程最艰险,任务最艰巨,施工最艰难……在海拔这么高的地区修路,对于来自上海的援建者来说,还是头一遭。中铁24局的1000多名施工人员,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生生开辟出了一条“天路”。然而,挑战还远远不止这些。工程进行到哪里,帐篷就安扎在哪里。天气好的时候,住在帐篷里又闷又热,遇到天气不好或是下雨,帐篷随时可能被洪水冲毁。去年夏天一场暴雨,不远处的5000多个沙袋全被冲走,好在帐篷幸免躲过一劫……和他们并肩作战的都江堰当地干部说,薛潮和上海援建者们,付出的不仅仅是艰辛,甚至还冒着生命的危险。工地的厨师记得,薛总指挥20多次上蒲虹公路。有一次是在晚上,薛潮和援建干部冒着雨雪上山,刚过一道山壁,突然遭遇山体滑坡,巨大的山石滚落下来。好险啊,就差那么几分钟,要不他们就全体“光荣”了。

  张锡恒告诉记者,在上海市对口援建都江堰的112个项目中,既出资、又建设的“交钥匙”项目有70个,超过60%,这在全国各地对四川对口援建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灾后重建任务重、难度大,我们再难也是为了自己的家园,而他们,却是无私奉献。”

  他的奉献和细致

  让都江堰福利院的老人们热泪盈眶

  “只有工期,没有假期。”这是薛潮和所有上海援建者的真实工作写照。“5+2”,就是一周五天加上两个休息天;“7·16”就是一周工作7天,每天16小时;“白+黑”就是白天、晚上都工作;“夜总会”就是白天跑工地、搞调研、抓协调,夜晚总开会。

  在都江堰市的干部看来,这并不是一个个喊出来的口号,而是薛潮和援建指挥部34名援建干部的工作常态。总指挥带动34个援建干部,34个援建干部带动1.2万余名援建建设者。援建指挥部,就是一座坚强堡垒;每一名党员,都要成为一面战斗旗帜;每一位干部,都要成为一个工作标杆。

  在指挥部里的34名干部中,社会工作组组长蔡笤升年纪最大,今年已经57岁了。灾后重建,很多工作都与民政相关。由于工作强度大,他出现了心动过速的症状,现在的药量比平时增加了2倍,然而却依旧坚持战斗在都江堰。

  在都江堰市社会福利院,说起“薛指挥”和“蔡组长”,96岁的汪婆婆和84岁的冯婆婆感激不尽。她们说,上海来的“薛指挥”和“蔡组长”隔三差五都要来这里看看她们,送慰问品、一起吃饭、一起过重阳节、一起过春节。

  在福利院副院长郑桃眼里,薛潮还很细致。每次到院里来,看到哪里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他都会叮嘱工程人员马上修改。而身为上海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处长的“蔡组长”,也成了这里的“荣誉院长”。院里的鲍爷爷,听说薛指挥要请辞“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激动地流下热泪,“他是最当之无愧的,请一定转告他,他就是我们的英雄,我们感激他。”

  采访后记

  援建者的付出 成都永远铭记

  从余震的威胁,到气候的不适,再到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情感折磨……在汗水浸泡的两年里,34名援建干部没有人提出要求,更没有人“打退堂鼓”。

  来自上海市财政局的援建干部卜强,每天凌晨3点钟起床打电话,因为他爱人患有严重哮喘,凌晨最容易发作。打个电话,爱人能接电话就说明平安。领导了解他的情况后希望他早日返回上海工作。但卜强却说:“再派一个人来,对资金流程不熟悉,会影响援建进程,我一定要坚持到援建结束。”

  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在坚持作战。2年来,在上海的倾力援建下,都江堰建起了崭新的医疗中心、中小学等,有48个经济合作项目落地。记者听说,很多上海援建人员回到上海,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和老婆孩子吃饭,而是修家里坏了的门锁、电器……他们中间有不少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们不仅是科学援建、优质援建、务实援建、艰苦援建、生命援建,还有家属援建。

  两天来在都江堰的采访,让记者内心充满感动。无论是当地干部还是当地的群众,大家对于薛潮和他所率领的援建大军,都是永远地感恩与铭记,对于他的请辞则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挽留和无限敬意——薛总指挥,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您当之无愧!

  薛潮的时间表

  只有工期 没有假期

  腊月二十八,到上海市政二公司等参建单位慰问队伍;

  除夕夜,到建科院项目部和都江堰市社会福利院,和福利院老人一起共度除夕、共迎新年;

  大年初一,和都江堰市领导一起察看西区水厂,去都江堰市精神卫生中心看望节日坚守岗位的上海医务人员,随后又到蒲虹公路项目指挥部召开战地动员会,接着深入虹口乡调研,再到沪都家园安置房和惠民雅居安置房进行现场检查;

  大年初二,到10万平方米就业创业基地和壹街区,调研推进项目建设;

  大年初三,第20次赶赴施工条件最艰险的蒲虹公路,当天山上漫天大雪,水管全部冰冻,连续3天无水供应,工人们在缺水情况下仍留在山上继续赶工……

  这就是薛潮在都江堰度过的第二个春节。

  “只有工期,没有假期。”这是薛潮和所有上海援建者的真实工作写照。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