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迷失在奖罚间的秩序与文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7日07:16  法制日报

  □热点聚焦

  石敬涛

  时下,一股处罚之风盛行湖南省株洲市街头,但是,行使处罚权的不是交警,也不是城管队员,而是身穿“黄马甲”的市容环卫监督员。“我们的基本工资每月只有500元,收取的奉有40%至50%的提成。”一名市容环卫监督员说(7月26日《法制日报》)。

  显然,这又是一个引起争论的公共治理行为。除却这一公共治理行为的合法性危机,公众更想知道的是:这种手法能否真正换来我们想要的秩序与文明

  我们的公共管理部门,不知道啥时候,就会冲动,对于秩序与文明,就会如此的“如饥似渴”、“饥不择食”。比如,与株洲市的做法相反,石家庄市开展了奖励不闯红灯活动。站着不动就能挣500块钱,这样的好事可不是天天都有的。数万元的公共财政,能够买来几斤几两的秩序与文明其实,在许多市民“失落”的心情中,我们不难得出答案。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些基本的秩序与文明,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稀有”资源,而我们的社会,又特别需要这种良好的风尚。于是,公共管理部门“殚精竭虑”用各种手段来挽救道德,近年来屡见不鲜。比如,在此前北京市曾推行“有奖让座”,郑州市反其道而行之,“不让座就奉”,以道德问题法律化的“重典”,厉行“让座”。所有这些,与石家庄市的奖励不闯红灯,与株洲市的“黄衫军”奉提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是“红头文件”催生“以罚代管”,还是拿纳税人的钱买文明,其实都面临着合法性的危机。以涉嫌非法的手段去追求文明,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这暂且不论,还有一个共同的问号需要拉直:就是公共管理部门“如饥似渴”所求的,到底是良好的公共秩序本身还是诸如“国家卫生城市”之类的金子牌匾,以及牌匾所承载的诱人政绩是公民道德和文明的提升,还是美轮美奂的所谓权力美学在作怪

  如此似是而非的公共治理行为,无论是奖,还是罚,都注定是一种谬误,都注定只能是缘木求鱼,得到的只是政绩,失去的是公民对于公权力的信仰,所谓的秩序与文明,也只能在这种似是而非中迷失,公民道德和城市文明的提升,只能是一句空话。

  梁治平先生的《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一书中曾言:“过分地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把它变得如同法律一样威严,不可侵犯,其结果是取消了道德,磨灭了人们的道德意识,把所谓德行变得徒具虚名。”而现在,满城尽是“黄衫军”,已经在事实上把道德自律几乎变成了法律威严,不可侵犯。但事实上,很可能如梁治平先生所说,其结果,是取消了道德,磨灭了人们的道德意识,把所谓德行变得徒具虚名。

  还是那句老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国民的文明素养,公民的公共精神以及一个健康和谐的市民社会氛围,也不是“黄衫军”和数万元的公共财政所能培育出的。要想真正从根本上对国民素质进行提升,从一个宏大的背景下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国民公共空间和公共精神,尚需要一个多向度的规则和制度文明来直面那些“活着的传统”,直面那些历数千年而不衰的“隐性社会”,来洗涤“隐性社会”下的诸多潜规则原理。显然,这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价值体系的修正甚至重构,而不是迷失在奖与罚的误区中不能自拔。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