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新手段完善制度严格考核注重落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7日07:34  法制日报

  “请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市依法治市办公室主任金忠华,带领工作人员对银川市某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依法治市工作明察暗访时,随机向一名执法人员提问,对成绩给予肯定,对发现的问题当场指出,并要求限期整改。

  据介绍,这是银川市在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的创新之一———对各县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并向全市通报,以此作为年度考核综合计分依据,进一步加大对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力度。

  为确保“五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银川市先后出台了《银川市委关于实施依法治市工作的意见》、《银川市依法治市考核实施细则》、《银川市依法治市考核办法》、《银川市依法治市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银川市依法治市明察暗访考核办法》等规定、制度,将依法治市各成员单位的履职情况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当中,创新考核方法,采取明察暗访、社会测评、工作验证、综合评估相结合的办法,突出平时考核,突出社会各方面评价,突出实绩考核,待考核结果确定后,由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排出名次在全市通报,并报市目标责任管理考核领导小组,纳入全市年度综合考核,为“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体制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2006年,银川市委、市政府批转了《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五年(2006———2010)规划》,为创新普法依法治理思路,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银川市率先在西北地区首府城市建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新的领导体制。

  根据新的领导体制,银川市由市委书记担任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人大主任、市长及4套班子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依法治市日常工作由市委委托市人大党组代管,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政法委、人大内司委、政府法制办、司法局主要领导组成,依法治市办主任由人大分管副主任兼任,各组成单位的主要领导为副主任。银川市各县(市)区也统一进行了调整。此次调整从机制上强化了银川市依法治市工作指导、协调、监督、检查职能,为普法依法治市和“法治银川”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宁夏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崔波明确指出,认真搞好普法依法治理,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工作是全市性、全局性的工作,要依靠党委、人大、政府、司法等多方共同的努力,把法治银川建设纳入本地本部门改革发展总体布局,坚持与经济建设一起抓,扎实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通过一年多的大胆实践,这一模式的科学构建和强力推行,真正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由“要你做”变为“我要做”,有力推动了银川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

  依法治理营造全新法治环境

  “五五”普法以来,银川市紧紧围绕建立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努力转变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着力营造全新的政务环境和司法环境。

  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执法责任制,银川市全市具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均建立健全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制度、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执法公开制度、举报控告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行政执法情况报告制度7项执法责任制度,公、检、法、司机关在7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内控管理机制、包括办案流程管理制度、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强化了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

  2008年以来,全市减少和调整15项行政许可事项的基础上,再次减少30项,减幅14.3%,行政许可事项由353项减少到180项,减幅达到49%,成为西北地区保留行政许可事项最少的首府和省会城市。通过健全和完善执法责任制,为银川市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

  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银川市还在西北省会城市中率先提出“法治银川”建设指标体系,初步建立起了“法治银川”科学的量化评估体系,用量化指标考核各地各部门法治建设工作。该市各执法部门还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理顺了行政管理程序,规范了行政人员行政行为;在严肃查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轻微违纪违规行为的问责和损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三不”案件(即:职级不高,但影响较大;金额不多,但性质恶劣;事情不大,但反映强烈)的查处;全面推行政府部门内部“扁平化”管理改革,有效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节约行政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普法“十进”法治信仰渐入人心

  银川市以“普及法律常识、培育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引导广大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和单位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银川市司法局因此也被评为了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在此基础上,银川市又结合实际创新增加了“法律进工地、法律进军营、法律进寺院、法律进家庭”的“法律四进”活动,不断创新了普法的形式载体,拓展了普法的覆盖面。

  随着银川市法律“十进”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已经成为银川普法一大亮点工作,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社区,从企业到宗教场所,地方、行业、基层法规制度不断的健全完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渐入人心,融入市民的行为之中。

  机关学法领导干部成为龙头

  “五五”普法以来,银川市始终坚持以案学法、以案释法、以案执法,狠抓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法律素质的提升,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公务员“言必合法、行必守法”的法律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素质高、业务强,适应“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的行政执法队伍、警察队伍、法官队伍、检察官队伍及法律服务队伍。

  在具体工作中,银川市以法律进机关活动为龙头,以“三个集中”学法为抓手,强化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守法用法,激发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热情,从而带动全民普法,形成全社会学法用法浓厚氛围。一是集中学法,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坚持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人大常委会工作会前学法制度;二是集中培训,市委组织部坚持每年在市委党校举办县处级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坚持把学习国家基本法律和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学习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列入培训内容;三是集中听课,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IBM周末讲坛,市司法局利用普法讲师团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制讲座。通过三个集中为抓手,强化了领导干部公务员的学法用法三个观念:强化学法就是责任观念,争做尊重法律的表率;强化学法是第一需要观念,争做遵守法律的表率;强化不学法就被淘汰的观念,争做捍卫法律的表率。

  法进校园增强学生守法意识

  “五五”普法以来,银川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协调各级各类学校,以“法律进校园”活动为载体,不断拓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不断完善法制副校长制度。通过“一周一题一问一答”、“小手拉大手”、“家长学校”等形式,使青少年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法律知识。

  通过建立法制教育基地,银川市不断丰富“与法同行”实践活动,开展适应青少年特点的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学校积极探索和推广法制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以案释法,少年模拟法庭等现身说法等有益形式,使普法教育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法治观念在青少年中更加入脑、入耳、入心。

  法进基层推进和谐社会发展

  以“法律进农村”活动为平台,银川市在全市实施“走村入户”送法工程,在全市实施了“千场法制教育电影进乡村、百场法制教育文艺节目下基层、法制教育电视天天看”的“千、百、日”工程,利用“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邀请普法宣讲团成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讲解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实施走村入户送法工程开展各类辅导讲座和丰富多样的普法宣传,切实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守法观念和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

  银川市还以“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引导,以贴近社区居民群众为主旨,围绕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社区干部和居民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同时,银川市还配合民政部门开展“星级社区”评选活动,将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的内容纳入其中,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大力推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和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法进企业逐步完善诚信建设

  以“法律进企业”活动为阵地,银川市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深入开展。

  该市逐步完善了企业诚信和法治建设,在全市积极开展了信用银川、诚信银川建设,在优化政府环境、司法环境的同时,加大金融环境建设,通过各种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与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诚实信用和守法经营的能力,并逐步完善了企业法律服务长效机制。为了更好地给企业,特别是面对全球金融挑战的各类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银川市组织开展了“百名律师服务团”活动,百名律师进行企业专项服务活动,大力推进了律师为该市“小巨人企业”和“铸龙工程”服务,及时为企业提供风险防范、投资开发、就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服务。

  银川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银川市司法局局长王立新总结说,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和强有力的依法治市措施,“法治银川”建设已经深入人心,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普遍得到提升,银川市社会事务管理的规章体系逐步健全,社会法治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司法执法体制有效运转,治安防控体系得到加强,法律服务市场规范有序,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为银川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