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美交锋“台面化”是时势之必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7日07:57  新闻晨报

  □晨报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东盟安全论坛会议上,围绕南海主权国际化与否,中国和美国及部分南海周边国家观点针锋相对,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一方面,许多观察家对美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一反常态的“坦率”感到惊讶——美国不顾中方事先多次明示、暗示甚至警告,让希拉里照本宣科地强调确保南海“自由航行和对国际法尊重”,并直截了当表明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意愿,而部分东南亚国家则毫不掩饰其对中国的担心、戒备,和争取美国介入、争取南海主权争端国际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不少观察家也对中方不拐弯抹角地正面应对感到惊讶——中方不仅将南海问题纳入“国家核心战略利益”范畴,更直接在东盟安全论坛上反唇相讥,表示对南海主权争端的国际化坚决反对。

  其实彼此惊讶的背后,南海争端并没有什么新鲜内容。

  中方和南海周边部分国家间有关南海岛屿、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歧见、争端长期存在,尽管《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已近8年,其中提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搁置的仅仅是争议,并不是主权要求。至于美国,在南海地区的武装介入更是由来已久。其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始于1898年,在越南、新加坡的军事存在则始于二战后不久,通过在东南亚展示海空军实力,确保美国在当地的势力和影响,是历届美国政府的既定国策。所谓“美国在南海的自由航行权”,也不算新鲜,二战初期被日本空袭消灭在菲律宾港口的美国“亚洲舰队”,其既定使命之一就是这个,冷战期间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金兰湾、苏比克湾、克拉克等海空军基地,都是为保障这一目的而设立,其目标直指中国,直至今日,美国海军舰艇和情报船仍不时出没于南海海域,执行众所周知的任务。

  很显然,各方在南海核心问题上,几十年来立场并无根本区别,只是近来这种立场分歧被更多地放在台面上直言不讳,而不是拐弯抹角,欲言又止。之所以如此,是和中国实力的变化密切相关的。

  近年来随着国力增强以及军事方面“陆强海弱”局面的改善,中国不但敢于、而且能够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展现实力、发出声音。中国积极介入南海油气田开发,在南海设置禁渔区,明确将南海主权列入“核心战略利益”,这一切都令南海周边国家感到,不可能再如以往那样“闷声大发财”,将“搁置争议”等同于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等同于私自开发,在此背景下,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向海权大国美国甚至日本暗送秋波,试图利用区外强权的介入,平衡日益增强的中方压力,就成为某些国家顺理成章的选项。

  对美国而言同样如此,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美国驱逐舰可以一直驶入北部湾耀武扬威,直至本世纪初美国海军情报船还可以轻松进出南海、逼近中国海岸线的话,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美方也越来越感到不安,认为如果不直接出面,将难以维持美军在这一重要海域的“自由”。如今部分南海国家因恐惧中国“发力”而试图拉拢美国干预,美方正可借此在南海周边重新做文章。

  无独有偶,几乎与此同时,美韩“不屈的意志”联合军演拉开帷幕,尽管美方竭力解释和掩饰,但普遍认为这一军演对中国构成威胁。通过“天安舰”事件,美国强化了美韩军事同盟,“理直气壮”地推迟了向韩方移交韩军指挥权,这和其利用南海部分周边国家的“恐中”心理,谋求介入南海争端如出一辙。

  既然惊讶的背后,是各方底线的长期不变,既然交锋“台面化”的真正原因,是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那么,对这种突然提高的声调,就无需过度解读,古往今来,海上实力对比的变化往往伴随着更多争端的表面化,当事各方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新格局。

  (作者为国际问题学者)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