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区节能在“零敲碎打”中起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7日08:21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张晓鸣

  老王是徐家汇一个小区的物业主管,前不久拿到6月份电费账单,一看比原先少用了1000多度电,挺高兴——他们与一家名叫“致慧能源”的节能公司签了“合同能源管理”,没多花一分钱,结果真就节能了;按照这样的节电量,5年合同期内,这个小区可节约标煤近360吨,减排二氧化碳936吨。“我们也为环保做了点实事。”老王说。

  政府帮一把,促成首单

  记者和“致慧能源”老总竺鸣来到这个小区。这里的节能项目是地下车库照明改造,他的公司承担改造投资,合同期内省下的电费由双方按比例分享;合同到期后,那些节能照明设备和此后的节能收益都归小区。

  据介绍,这个小区的物业是小区开发商的下属企业,而开发商是一家大型国企。以前竺鸣经常遇到这么个难题:物业公司和业委会的物业管理合同一般是一两年一签,而“合同能源管理”则以四五年为一个周期——这样,物业公司往往担心自己以后万一不做,节能的收益归谁,“他们既怕搞节能改造给自己添麻烦,又担心‘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竺鸣分析道:“好在这家物业是开发商的下属企业,所以签的是长期合同,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更重要的是,由于国企有节能降耗考核指标,所以物业上报的节能方案比较顺利地获得了认可。

  不过,一个完备的“合同能源管理”,实际节能效果关系到节能收益的分配,需要第三方机构评估。对这个环节,节能服务公司往往有些犹豫:请第三方吧,要花钱,而小区项目的利润不大;不请,接受改造的物业不认可,事情就弄僵了。这时,徐汇区经委帮了一把,从节能专项资金中拨出专款请第三方机构参与,促成了这件好事。节能改造后,车库每年能省近18万度电,根据约定的分成比例,物业公司5年可得益20余万元。

  有了这成功的第一单,竺鸣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时多了底气。最近他去卢湾区作介绍推广,因为中心城区地下车库众多,节能潜力很大。

  赚葱姜钱,操婆婆心

  除了车库照明,在电梯节能等不少领域,“合同能源管理”在上海社区也大有发展空间。

  上海雷富特公司的“能量回馈技术”,可把电梯从上往下的势能变成电能,达到节能目的。公司近期和上海仁济医院签订了16台电梯的节能改造协议,为期4年。但他们在社区的推广遇到了不少阻力。通常,小区里的电梯属于公共电力设施,电费从物业管理费中支出,小区业主不愿花钱购买节能设备,因为节能之后受惠的是物业公司,不是业主们;而物业公司也不愿出钱买,一来没有这笔采购资金,二来物业可能更换,而设备无法搬走。

  此外还有麻烦。上海市耀良律师事务所刘景明律师告诉记者,在“合同能源管理”的谈判中,合同条款很重要。作为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一般需要约定能耗基准线、项目的实施与验收、节能量/节能率的确认、节能效益的计算、期限和付款、设备权属、培训、后期维护、知识产权、保险、合同的起始日与期限,以及其他通用条款包括:保密、违约责任、不可抗力、合同的变更和解除、争议的解决方式等。但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格式合同文本,而每个社区情况又不相同,所以谈判时往往大费周章;而一旦周期拖长,对往往是中小企业的节能公司来说,资金周转的压力比较大。对此,竺鸣笑称干这行“吃力不讨好”:“一个项目的收益也就10来万元,赚的是葱姜钱,操的却是婆婆心。”

  别小看了这“零敲碎打”

  作为全国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较早的地区之一,上海早在2002年9月就率先成立了“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并实施了多个项目。今年上海将推进实施200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现节能6万吨标煤。

  但目前的节能项目主要集中在大型工业企业,社区推广还处于零敲碎打阶段。以竺鸣的第一个项目为例,折算之后,一年节约标煤约72吨,量很小。不过竺鸣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节能量就会很大。

  面对资金、财税障碍,还有诚信机制尚未建立、行业竞争有待规范、客户节能意识滞后、公司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等挑战,众多节能公司仍努力坚持着。毕竟这一小小的节能善举,能让整个社会受益。最近,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意见和政策措施,或将进一步扫清“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障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