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汽:跨越进行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8日03:47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袁涛刘明洋

  在重型卡车这个领域,有一家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的“风向标”:其所做出的每一项战略调整、推出的每一款新车、选择的每一家配套企业,甚至提出的每一个口号,都会引起整个行业的注目,让行业随之而变。

  这家企业,就是中国重汽集团。

  在业内,“重卡领袖”这一称谓,得来千辛万苦,确又实至名归。10 年前,凤凰涅槃,他们迎来第一个发展机遇;十年来,自主创“心”,他们构建起黄金产业链;当前,阔步国际化,他们又将牢牢握住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从2006 年开始,重汽集团已经连续4年稳坐中国重卡产销量第一把交椅。现在,他们是这一行业运行质量最好的企业。

  关注重汽 10年间的跨越,其意不仅仅在探求“第一”的答案,更在探寻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路径。

  创新,从“割韭菜”开始

  汽车,现代西方文明的产物。长期以来,依靠用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我国汽车市场成为一片洋品牌的海洋。 对许多国内企业来说,生存,要么是跟在别人后头忙着模仿,要么是延续着一条“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曲线。

  在追赶世界步伐的过程中,缺乏核心技术是中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的无奈与辛酸。花17 亿元巨资引进的斯太尔车型,几十年间国内竟然无人敢动其中的任何一个零件。这种处处被动的滋味,重汽集团也尝过。2000年重组时,他们虽然有78个车型,但手中的专利个数为零。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个行业拄着拐杖前行,注定长不大。如何丢掉拐杖?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纯济说,企业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不断的技术创新,这样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

  发动机是重卡的心脏,业界有“得发动机者得天下”的说法。从最大的挑战入手,从自主创“心”开始,重汽集团开始了他们的自主创新之旅。

  2006年1月1日,第一台重汽牌发动机下线,随后短短一年,凭借卓越的品质、优越的性能和百公里油耗比同类发动机低10% 以上,重汽发动机带给广大用户一个惊喜,不仅在国内深入人心,还实现了批量出口。目前,重汽的年发动机生产能力已经超过20万台。

  重汽集团拥有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重卡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重汽集团副总经理刘伟此前曾担任多年的技术中心主任。他说,为了造出真正好的重卡“心脏”,重汽采取“割韭菜”的方式,对原来曾用过的发动机上排名前20 位的故障一茬一茬割,直到这些故障完全消除才上市。

  搓板路、石板路、鹅卵石路、扭曲路,这些不是城市公园的景观,而是重汽集团检验车辆性能的一个个考场,每一款重卡只有通过这些考试并达到预期指标才能上市。海拔3000多米的云南高原上,气候路况恶劣的青藏高原上,都留下重汽集团技术人员测试重卡的身影。为了适应松软路面,这些重卡甚至还会满载货物开到农田里,看看重载起步能否成功。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创新需要实力,也需要勇气。

  丢掉拐杖的重汽集团“飞驰”起来,每走一步都大大超出同行的想象,有时候看起来不按常规出牌,但每每能走在市场面前。为用户造车,用领先技术造出低成本高质量的车,是重汽集团始终不变的追求。

  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重汽集团推出了迄今为止其最为成功的一个车型——豪沃A7。这款定位高端的车型采用了130多项最新专利技术,自动变速器、橡胶悬挂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在中国至少领先两至三年”。两至三年是个什么概念?刘伟说,这段时间足够确立一种产品的先进地位,也足够让一家重卡企业实现脱胎换骨。今年以来,豪沃A7 每个月的销售量都在1000辆以上,已经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重卡之一。

  市场经济说到底是效益经济。保持并强化自己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优势,不断将技术上的优势转化为市场的胜势,并取得可观的效益,是重汽集团得以实现一个又一个跨越。

  现在,他们已经有中国重卡行业最多的技术专利,可以生产9大系列2700 多个车型,锻造出从发动机、驾驶室直到整车的黄金产业链。重汽人自豪地说,在重卡价值2000 元以上的零部件中,我们只有轮胎和玻璃不做。去年,他们的重卡产销完成12.5 万辆,今年上半年,重卡产量又一举突破 11 万辆,相当于去年全年产销量的88% 。

  这些年,因为有了重汽集团的水泥灌装车,曾经称霸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不得不悄然退市;因为有了重汽集团的欧Ⅲ发动机,曾经价格高昂的洋发动机不得不降价销售……

  2009年10月1日,重汽集团的豪沃重卡亮相天安门阅兵现场的三个方阵中,接受了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检阅。更懂中国市场,体现领袖实力,中国重卡因重汽集团而傲然屹立世界重卡之林。

  从再制造到轻量化

  一个企业做大做强,不仅仅体现在其技术能力、产值等这些指标上,更重要的是,其发展必须要代表整个社会进步的方向。在转方式、调结构这一时代背景下,重汽集团的低碳式发展早已经从发动机再制造就开始了。

  重汽工业园,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一台台外观崭新的发动机整齐摆放着。如果没人介绍,大多数人会以为这些就是刚刚生产的发动机。但不是,它们全部是经过再制造的发动机。之前,这些发动机或许是从一辆报废的重卡上拆解下来的,也或许是事故车辆上仅存的零部件。但现在,它们的质量、使用寿命完全与新机相同,但价格仅为新机的一半。

  新制造 1台汽车发动机的能耗是再制造的11 倍。马纯济说,作为重卡行业的领军企业,重汽集团面临着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抓好再制造,不仅是为了简单的企业效益,更重要的是带动社会效益。复强动力是国内第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1998年就已经投入运营,

  可以再制造以斯太尔发动机为主的20多个品种。

  去年,重汽集团下属的这家企业再制造发动机 15500 余台,与旧机回炉相比,节材 5250吨,节能682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7吨。

  与再制造同步进行的,是重汽集团对新能源的执着追求。近日,他们自主开发的8款豪运系列CNG(压缩天然气)载货车,在经过严格质量测试后,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进入市场。至此,重汽集团已形成金王子、豪运等多个系列的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新能源载货车“第一品牌”。

  新能源在重卡上的利用并实现批量产销,其社会意义深远。使用天然气,重汽重卡可降低运输成本,1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仅相当于柴油价格的一半;比燃油安全性高,天然气相对空气的比重为0.6至 0.7,一旦泄漏,可在空气中迅速扩散;具有很好的环保效果,零排放;可延长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周期等,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目前看,其销售形势很好,尤其是在西部天然气丰富地区。

  一般来说,汽车重量每减少10% ,燃油消耗量将降低 8% 左右。对于在高油价时代艰难生存的重卡用户来说,这无疑是非常诱人的。

  2009年,重汽集团推出重卡轻量化配置,今年他们又引入了轻量化系统工程,工程的核心是高强度合金车架+汉德森橡胶悬架+前少片簧+铝合金变速箱。“我们走的是技术路线,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来实现整车的轻量化。这样不仅保持了产品的稳定可靠的特色,也进一步提升了整车的技术水平。”刘伟介绍说,“比如,将原来的金属悬架换装为橡胶悬架,仅此一项就能带来 430公斤的减重效果,虽然我们的成本提高了几千元,但提升了车辆的品质。”

  采用轻量化,豪沃牵引车自重从 9.2吨降低到 8.08 吨,轻了一吨多。按照一辆重卡一年行驶20 万公里、每公里平均运价 0.28 元计算,一辆轻量化重汽重卡一年可比载重量相同的普通车型增加收入四五万元。

  马纯济说,重汽集团的发展要靠专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他们已经体现出足够的专业。

  “贴身”国际化

  7月1 日,济南高新区重汽工业园内,贝洱(济南)热系统有限公司生产正忙,一只只发动机冷却模块陆续下线。贝洱是一家德国企业,年销售收入 30 亿欧元,其独资在济南建设的这家工厂,是专门为重汽集团进行配套的,自去年12 月份投产以来已为重汽集团生产了5万多只冷却模块。

  为重汽集团提供这种“贴身服务”的不仅仅有贝洱。目前,采埃夫、福士、威伯科、大陆集团等近10 家著名国际配套厂商相继在济南建厂,成为重汽集团的供应商。

  像大陆集团这样的世界500 强企业不远万里来为一个中国企业专门配套,出人意料。当中国很多企业因还处在国际分工的下游而烦恼时,重汽集团已经步入引进国际配套的阶段。国际化视野,加上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实力,让他们在世界舞台上游刃有余。

  2007年起,重汽集团将原有的技术领先、低成本高质量、区域化和国际化四大战略,悄然调整为以国际化为龙头的四大战略。重汽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成为了企业的第一战略,这也是一项全面的战略,包括资本、技术、市场、品牌、人才和管理的国际化。

  也是在2007年,重汽集团的国际化从在香港上市骤然提速。作为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制造业红筹股,他们一举募得资金近百亿元港币,真正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包括内部管理在内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重汽集团从传统国有企业成长为国际化企业。

  中国几十年的对外交流合作历史显示,没有核心技术层面的交流合作,国内企业只能是亦步亦趋。

  2009 年,重汽集团与德国曼公司达成合作,集团不仅由此获得60多亿港元的融资收入,曼公司还承诺其现有产品和技术 100% 向重汽集团转让,一举解决了集团未来三代环保卡车生产技术的攻关问题。

  这是一次让全球重卡行业震动的合作,创造了三个史无前例:中外企业史无前例地开展整车合作,中方企业史无前例地获得 100% 的技术转让,中方史无前例地在合资企业中保持了绝对控股权。重汽集团总经理蔡东说,与曼公司的牵手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合资合作的崭新模式,其背后是中国企业日益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有了充足的实力,重汽集团在开拓海外市场上底气十足。刘伟介绍说,改革开放初期,国外大品牌进入中国,就是派一支自己的市场营销团队,提供技术培训支持,建一张当地力量织成的网络,效果不错。现在,重汽集团开拓国外市场也基本上是采取的这种模式。

  2010年,重汽集团变传统的“坐商”出口模式为“走商”,将营销管理前移,把全球市场划分为六大区域市场,设立24 个国别代表处,每个代表处负责不同区域市场营销服务网络的规划和建设。目前,重汽集团在全球已经拥有了70 多家经销商,近300个售后服务网点,产品覆盖94个国家。一张中国重卡行销全球的网络正在铺开。

  今年4月份,500辆豪沃A7牵引车装船发往委内瑞拉。这是今年重汽集团收获了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市场多笔大单后的又一个订单。刘伟说,在中亚、非洲一些国家,豪沃已经成为重卡的代名词。

  重卡是一个竞争性非常强的行业。因此,重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看到竞争的激烈,永远没有懈怠。

  大步跨越,重汽集团正向销售收入过千亿的目标挺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