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入园为何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8日04: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入园为何难
好高啊!翟海军/CFP

  家长凌晨排队、高价赞助费……今年幼儿园入园难矛盾似乎突然变得尤为尖锐。其原因到底是“金猪宝宝”扎堆?还是公办幼儿园的稀缺化?抑或是私立幼儿园的两极化?本版特刊登两篇文章,进行讨论。

  对公办幼儿园要舍得投入

  因为学前教育显示度不强,地方政府投入积极性不高。近年,各地公办幼儿园日益式微,与这种教育“锦标主义”密切相关。

  近来,上幼儿园难的问题不仅让家长倍感焦心,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7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

  其实,早在今年3月,国家教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时,学前教育就是公众意见最多的领域,意见集中在幼儿园少,费用高。《纲要》文本虽然将学前教育的内容单列为一章,并指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但并没有提及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问题。

  可以说,学前教育这块教育“短板”——2009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也只有74%——将拖我国教育现代化后腿。如何突破“现实国情”,发展学前教育,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表态,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国情”,主要是我国财力有限,教育投入不足。而在笔者看来,导致“入园难,入园贵”的“真实国情”,除众所周知的教育投入不足,还有包括——

  其一,教育“锦标主义”思维。因为学前教育显示度不强,地方政府投入积极性不高。有趣的是,在我国,高中教育也非义务教育,然而,分析各地的教育经费执行情况,高中教育的投入份额几乎都是最大的,当地的重点高中、示范高中,基本上都是公办高中。为何对非义务教育的高中教育,地方政府会舍得投入呢?这是因为高中教育直接关系到当地的教育政绩——高考升学率。近年,各地公办幼儿园日益式微,与这种教育“锦标主义”密切相关。

  其二,教育决策不科学、缺乏预见性。学前教育发展缺乏系统规划,导致供求关系矛盾突显。有人对突然显现的“入园难,入园贵”很是不解,事实上,“入园难,入园贵”早已注定——据统计资料,本世纪初,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位、集体办园纷纷从原有单位中剥离,被关、停、并、转,企事业、机关办幼儿园从2000年的1.6万所减少到2007年的0.5万所。由此造成城市幼儿园从2000年的3.7万所减少到2007年的3.3万所。这种减少,考虑过人口出生变化吗?考虑过幼儿入园需求吗?

  在国家教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之后,修改最多的地方,就是学前教育部分。尽管学前教育没有如人们所期待的纳入义务教育,但修改之后更加强调政府主导,政府将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政府如何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补偿的问题,如何加强农村的学前教育力度和水平。很显然,这是现阶段扩大幼儿园资源,同时适当降低幼儿园学费的重要措施。

  但是,要让学前教育匹配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这是远远不够的。以笔者之见,我国政府应该积极思考将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有必要系统反思教育的“锦标主义”思维,教育决策的科学性问题,以及如果处理政府投入与社会资金办学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困惑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的根本问题。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让民办幼儿园回归公益性

  笔者坚决主张幼儿园回归公益、回归政府义务。用市场化的力量实现民间办学、政府支持和补贴,才是解决城市入园难的不二法门。

  “入园难,难过公务员门槛;入园贵,贵于大学收费”,已成大中城市的共同难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的入园难、入园贵,大致由两个方面主要原因导致:一是以往我们基本上是国企一统天下,城市托幼机构均由财政支持,或者是企业办社会,由国企大办幼儿园。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减员增效”之后,国企数量大量减少,并且随着“企业办社会”的剥离,企业、街道办的幼儿园也大量减少或改制,财政则开始向少数机关幼儿园倾斜,使托幼机构的公益性质渐行渐远、特权性质越来越重。

  二是随着城市化的到来,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城,以往在农村不上幼儿园的多数孩子,到了城市,不论从无人照看的角度,还是从与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的角度,也要和城市孩子一样上幼儿园。

  市场需求剧增而供给锐减,矛盾的尖锐化不言而喻。问题是,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如果听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安排,需求增加、价格提高一定会带来供应的增加,但在我们这里,管制这只有形的手扼住了市场的咽喉,僵化落后的审批式教育管理体制,使民间的教育力量无法自由生长,这是导致今日大中城市入园难的政策原因,也可以说是最根本原因。这与一些地方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态度和方式如出一辙。

  笔者坚决主张幼儿园回归公益、回归政府义务。从教育和人才发展规律看,幼儿教育是真正的起点教育,将它优先纳入政府义务,比将高中和大学纳入政府义务更迫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法等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但是公益与公办是两码事。实现幼儿教育公益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采用教育券方式对幼儿进行补贴,甚至可以在教育经费和养育经费上对儿童进行直补。当下的审批式管理,虽然允许民间办幼儿园,但极高的门槛实际上形成了该领域的垄断和半垄断局面。主要表现在,对没有权力背景的新办学校,实行很高的门槛,师资必须多少,面积必须多少,毫无商量余地,有的地方甚至规定必须租用教育部门的教育设施。而对于一些有深厚权力背景的所谓民办名校及其分支机构,却往往可以在硬件、师资等条件上网开一面,导致一些所谓名校如鱼得水,一些新进入者寸步难行。

  政府亲力亲为自办幼儿园,更不可行。以北京为例,今年,北京准备下大决心投入6千万元改扩建30所幼儿园,增加学位近2万个。但面对17万个学位缺口,这些投入杯水车薪。以此进度,要全部安排17万个孩子入学,至少需八年半,孩子可等不及啊!

  用市场化的力量实现民间办学、政府支持和补贴,才是解决城市入园难的不二法门,甚至应该长期允许大量的家庭式私塾存在,以解“入园难、入园远、师资缺”的现实困境。

  (童大焕,信孚研究院研究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