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西省天镇县变“三苦教育”为“三乐教育”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大教育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8日05:02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刘建林

  14岁的李燕清每天早晨起来收拾利索床铺,就把一叠夹好的奖状,放在炕上显眼的位置。这是她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积累的所有荣誉,也是她最宝贝的财富。在刚刚结束的山西省天镇县全县智力竞赛中,这个初一女孩儿夺得数学科目第一名,综合排名第六。

  秀气文静的李燕清整天笑眯眯的,回到家什么家务活儿都干,周末还要洗自己的衣服和妈妈的被褥。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李燕清的背后却是这样一个家庭:父亲李岐山在矿上当民工时,腿被矿井的轨道车轧断了,他装了假肢,回到家里,全家只能靠三亩八分薄田为生。祸不单行,前年,母亲又因脑梗瘫痪在床,全家境遇跌入谷底。但为了女儿能成才,夫妻俩咬着牙鼓励李燕清姐俩读书,家里为此欠了上万元债务。

  天镇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一个土地贫瘠、资源贫乏的山区农业县。2009年,全县农民年均纯收入为2646元。“贫困和愚昧本来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天镇人贫困却不愚昧,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天镇县县长赵惠民说,“正是学生的苦学、教师的苦教、家长的苦供创造了天镇教育的辉煌。现在,我们正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全县的‘三苦教育’向‘三乐教育’转变。”

  顽石也要变成玉

  李燕清并非家境最苦的学生,她还有几个同学来自单亲家庭。要读书,就必须克服更大的困难。

  天镇县新平镇刘家坊是贫困县里最贫困的一个村,村民年均收入仅有800多元。刘凤吕家两间窑洞很破旧,院子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棵苹果树,果树的收成是家里两个孩子读书的重要经济来源。

  刘凤吕并不甘心。村里只要有挣钱的活儿,不管工钱多低、活儿多累,他都抢着干。51岁的刘凤吕嘴里的牙稀稀落落,他说,孩子能读到什么时候,我就供到什么时候,他们有了出息,我变卖所有家产都行。

  小学教师张忠英的儿子从小就好动,不是今天和同学打架,就是明天在课堂上捣乱,甚至搞得老师连课都上不下去。在别人眼中,这孩子简直就是一块顽石。

  “顽石也要让他变成玉。”张忠英相信铁杵也能磨成针,他有时甚至陪儿子一起上课。上初中刚一个月,班主任就反映儿子逃学。他每天往儿子的学校跑两三趟,悄悄地透过窗户看儿子在不在教室,就这样持续了一学期,儿子终于改掉了恶习。那一年,张忠英瘦了整整20斤,头发也白了一半。

  从小学到高中,每天晚上儿子学习,他就陪在书桌边看书。顽石终于变成了美玉。现在,张忠英的儿子已经在浙江大学读书了。

  在天镇县城,最近几年房租涨得厉害。老师们都说,每年都有三四百名学生家长放下地里的活儿赶来县城加入陪读大军行列。

  不苦教,教师不甘心;不苦学,学生不愿意

  在天镇,农村学生普遍数理化水平比较高,而英语和作文却是老大难问题。

  “英语没有语言环境是明摆着的,而作文写不好,恐怕是因为多数农村学生十几年都没看过课外书。”卅里铺中学原语文教师张日新告诉记者。

  什么叫做苦教?在张日新看来,除了要吃苦,更要苦苦钻研教学方法。通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他总结出一套融阅读、写作于一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如今,退休后又被返聘的张日新仍每天奔波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他说:“种地我不如农民,做买卖我不如商人,一辈子就爱教书,能有人分享我的经验,我感到无比快乐。”

  东沙河中学数学教师常武,是1978年入职的民办教师,刚入职时,每月收入24元。很长一段时间,全家的生活是“三白一汤”(大白菜,白山药,白馒头,一把盐一碗汤)。常老师有糖尿病,腰椎也有毛病,但他坚持担任两个毕业班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贫困地区的家长望子成龙,但功课上却帮不了孩子。为此,翻山越岭搞家访成为常武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城市是家长找老师,我们农村是老师找家长。”

  面对城里优越的教学条件,常武老师并不眼红:“教育不可能绝对均衡,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还是为家乡服务心里踏实。”

  “我要当律师!”虽然李燕清的家离天镇六中很近,但为了专心学习,她还是选择了住校。

  她每天6点半起来晨读,上课8小时,晚上3小时是她背书的时间,语文课本里的所有诗歌古文她都背下来了。

  “教育方面城市有城市的好,农村也有农村的好。”在大城市参观学习过的天镇县教育局局长李铖发现,这里的孩子学习的劲头儿很大,逃学、偷偷去上网吧的现象非常少。

  李铖甚至劝过老师和学生,学习时间别太长了,“不要用时间换分数,学习要讲效率。”

  但是,李铖的建议似乎没有太多人响应。15岁的刘志刚告诉记者:“我不愿意压缩时间,万一成绩掉下来谁负责?”

  天镇县地处苦寒之地,冬季最低气温达到过零下47摄氏度。一直以来,学生宿舍只能生煤炉。晚上怕煤气中毒,炉子都要被灭掉。2008年,天镇所有的学生宿舍才通了暖气,“他们学习需要多大的忍耐力?有这股坚韧不拔的劲儿,走出去的可能性就很大。我们要对得起这些孩子。”天镇县县委书记许尚红说,县委、县政府一直在努力,把“三苦教育”向“三乐教育”转变。同时,他希望国家和高校的政策,给这些有目标、有资质的学生更多机会。

  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变“三苦”为“三乐”

  苦供、苦教和苦学是天镇县长期以来办教育的理念,正是这种苦办教育的精神,支撑了天镇教育事业的发展。天镇县委、县政府深深地感受到,苦办教育是因为办学条件艰苦,老师、家长和孩子实在是太苦了,“三苦”要坚持,但更要完善发展,逐步转变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投入,发展职业教育,改善教学条件,让“三苦”变成“三乐”。

  于是,天镇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举全县之力办教育,以改善教育环境和办学条件,让孩子们上学舒适、安全、高兴。2009年,全县教育支出达到1.5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700万元,教育支出占全县财政支出的近三分之一。当年,天镇县还启动了新城中学项目,规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一所能容纳3300人的完全中学。

  为了让学生的读书环境更加舒适、安全,今年,天镇县投资1.28亿元,启动实施了63所学校91847平方米的安全校舍工程,正在加快实现安全校舍工程全覆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全社会助教,减轻读书负担,让家长苦供变为乐供,在天镇正逐渐成为新的认识和行动。

  如今的义务教育全部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学生读书实现了上学不交费。高中阶段,天镇县积极争取到国家彩票公益金、“心大助学”工程等各种助学工程资助,解决了部分品学兼优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大学阶段,该县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达到77人,贷款金额达到44万元。学生家长的观念正从苦供孩子读书转变为乐意送孩子上学。正如该县南高崖乡一位家长所说:“以前总是为孩子的学费发愁,现在好了,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供孩子上学,就是想让孩子有文化,将来有谋生的出路。全县每年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不能考上高中,有部分高中学生不能考上大学,家长们都感到发愁。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问题,天镇县委、县政府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高度出发,提出以发展职业教育为切入点,推进职教脱贫、职教兴县的战略决策。2010年,该县与湖南欧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开展合作办学,成立了天镇县环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实行订单培养,并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书,确保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天镇县还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整合扶贫资金,对在校学生学杂费进行减免,使职教学生逐步享受到同义务教育一样的免费教育。

  近几年来,天镇县克服财政困难,全力落实教师待遇,改善教学条件,以良好的待遇和环境保障教师安心工作。从2009年开始,该县全部实行义务教育绩效工资,仅绩效工资一项就年增支出2604万元,使得教师的工资增幅已高于公务员。同时,天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出现了教师喜教、学生乐学的新气象。

  天镇的教育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三苦教育”向“三乐教育”的转变,天镇的教育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