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朋友·世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8日06:36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李君娜

  7月27日 星期二 多云有阵雨

  零时一过,新的一天开始了。因为“磨洋工”才刚在世博新闻中心结束值班的我,准备去对面罗森超市填填肚子。

  超市营业员谷纪功正值夜班。趁着没什么人光顾的间隙,他拿起了身边的报纸开始读报。在他眼里,世博园新闻中心24小时罗森超市依然在“服务中”。过4个小时,他还要和同事一起“迎接”一批新鲜出炉的盒饭。

  这个管理学大专毕业的小伙子,3年前怀揣梦想从河南老家来上海闯荡,半年前得知自己被超市选中进世博会服务,觉得非常自豪。“虽然每天进世博园也挺辛苦。先坐2号线再换4号线再换8号线到耀华路往返,十几站是少不了的。”

  零时30分左右,世博中心的安保人员潘仁龙来了。没等走近,他就跟谷纪功打起了招呼,然后在超市货架上选了一碗最普通的方便面。这是他的夜宵。此时,距离他20时正式开始上班已经过去了快5个小时,而他的下一顿饭应该是8时下班后的“早饭”——又或者说是一顿“晚饭”,因为吃完了就差不多要准备“洗洗睡了”。

  和谷纪功不一样,潘仁龙是上海本地人,住在闸北区的家人也都已经来过世博会。“有一天下班刚到家,父母说要来世博,我就喝了杯咖啡吊吊精神又重返世博园了。”潘仁龙1988年出生,跟许多这个年龄段的人一样,他说“不工作的时间里,最喜欢的事是‘宅’在家里上网打游戏。”而他的后一段话让我对他的“孩子气”印象大大改观。给家人当“地陪”的这一次游园,潘仁龙没有走不需要门票的工作人员通道,而是选择了在入口处花了160块钱买了一张门票进园。他解释:“那一天,我不是世博园的工作人员,仅仅是一名游客而已。游客预约参观世博场馆都要凭门票,我也不能例外。如果凭借工作证搞‘特权’,不仅制度上不允许,也破坏了观博公开公正公平。”

  在世博会之前,谷纪功在虹桥附近的罗森超市工作,而潘仁龙就职于虹口保安公司。如果没有世博会,两人相识的概率显然很低。因为在世博园经常见到,年龄相仿的两个年轻人已经成了朋友,按照潘仁龙的说法,“老远见到人影就互相招呼了”。等待面泡熟的时间里,谷纪功和潘仁龙一直在闲聊。这次的话题没有新意却常谈不衰,是“上海对外地人到底够不够好”。听得出来,他们争辩的态度很温和,话语选择也尽量控制在不伤害对方的范围内表达各自观点。对他们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能够确定的是,“外地人”小谷和“本地人”小潘都成了上海世博会的一名工作者,并且因为世博会成为了朋友。

  离开超市,沿着长清路往7号出口走。已经“闭园”的世博园没有一点休息的迹象:洒水车正在给路边的花圃浇水,物流配送车一辆接一辆开过。想到刚刚在超市碰到的那对“小兄弟”,不由得想,这应该就是世博会的魅力之一:不仅仅有朋自远方来,更有平等的、温暖的、可沟通的朋友关系,所以才不亦乐乎。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