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年不发一篇论文,可以当教授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8日11:28  国际在线

  杭州师范大学最近出台的《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指导意见》,构建了“不惟数字论”的人文社科学术评价新体系,十年不发一篇论文,教授头衔也能保持,“奇才偏才”能不受学校常规考核,没有教授、副教授等职称,可以直接受聘教授岗位,教授可以有专职工作秘书……这使人看到了某种希望。

  笔者想起自己20世纪80年代上大学时的情景,许多教授笔者已然忘却,但叶教授、光教授却使笔者难以忘怀。

  叶教授没有学术专著出版,但他可真称得上是“学富五车”,他是桐城学派之后,从小饱读五经诗书,无论是教师同仁还是学生,只要问他史籍考据,他多能立即说出相应的出处或版本。光教授也没有多少著述,但他的演讲与教学水平,公认的全校一流,上他的世界史课程是享受。

  正是那时候的大学没有过分追求论文与论著数量,才使他俩这样的偏才成为教授,并且成为有尊严的名教授。当然,也有个别著述丰硕、讲课也极精彩的教授,但那真是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杭州师范大学超然于世俗,不再以论文与专著数量论英雄,会不会出现滥竽充数者呢?其实,高校教师最难“混饭”吃了,因为他们每天都必须面对学子的眼睛。你可以骗得过学术评审委员会,但你蒙得了那么多学生吗?

  杭师大校长叶高翔教授说:“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既要有渴望出现一位大师的期待,也要有允许一百位努力者失败的胸怀。”

  其实,只要规则得当,对高校教师实行“严进宽待”,努力者是不会失败的。“严进”就是进校园前通过试讲与论文代表作的评审,使优秀学人走上讲台:“宽待”就是进入学校后,对其发表论文与论著宽以待之,一年或两三年递交论文代表作即可,十年或更长时间完成一部专著亦可。高校不要盲目攀比核心期刊论文数量,而应重视学生的课堂评价,使教师向学生负责,在教学上下工夫。

  不让教师在发表论文与专著的小道上竞技,需要管理者的学术良知与宽容精神,也是教育管理者的境界与自信。那些只认论文发表刊物、专著发表字数的高校和学术机构,制定规则者与评审者都是惰性的行政管理者。(吴祚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