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写:一部电影引发的心灵“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8日15:59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苗慧):今天是唐山大地震34周年,一周前上映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唐山大地震》无疑使今年的地震纪念日显得格外不同。电影上映以来,票房已突破两亿元人民币,有媒体甚至称该影片是中国电影行业的一次“地震”。观众们普遍反映,更吸引他们的,是影片的现实主义题材和感人至深的亲情。以下是详细报道:

  在今年唐山大地震34周年纪念日上,河北唐山市举行了抗震纪念墙前献花、抗震纪念研讨会等活动。其实,每年的这个日子,唐山都会有相关的纪念活动,但今年,中国人的目光似乎更加集中地聚焦在了这里。电影《唐山大地震》的成功无疑为关注度的提升打下了一个不可忽略的注脚,影片不久前在唐山首映时,导演冯小刚就得到了唐山市民的肯定。

  冯小刚:“我今天是来交作业的,给唐山的老百姓。我就想问你们一句,你们觉得这个电影中不中?”

  观众:“中!”

  值得注意的是,唐山市政府当初为这部电影的拍摄注资6000万,成为了最大投资方。对此,唐山市市长陈国鹰表示,拍这部电影为的不是票房,而是影片所展示出的人性与温情,让更多的人再次关注唐山。

  陈国鹰说:“我们每年7月28号都(组织)纪念活动,(今年)应该说活动没有改变,只是人们关注的更多了。(因为)这部影片深刻地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对困难的不屈,对情感的坚守,所以我们看电影当中流下了泪,但是在流泪过程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人间的这种真情大爱。拍这个电影实事求是说不是为了追求票房收入,是为了来展示唐山历经了地震的磨难所形成的这种新唐山人的精神。”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超过16万人重伤。这个巨大灾难成为一代中国人最痛苦的记忆。

  影片《唐山大地震》就讲述地震中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在地震中,一位母亲在只能救一双儿女其中一人的情况下,最终痛苦地选择救儿子。但女儿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跟随养父母长大,地震留下的心灵创伤始终无法愈合。在经历了种种心灵纠葛之后,母女俩终于最终在32年后得以释怀。

  这部投资1.5亿元人民币、被媒体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制作的灾难片,至今已上映一周,票房已轻松突破2亿元人民币,观众们拿着纸巾排队买票看电影的场面证明着影片的成功。一段三十多年前的故事,却在每年电影产出400余部的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掀起巨浪,好评如潮,资深影评人谭飞认为,这是现实主义题材的成功,影片对家庭伦理的表达在记录中国历史的同时也撞击着观众的心灵,观众从中看到了温情,看到了坚守,也看到了希望。

  谭飞说:“(影片)这个题材具有普世价值,很多人都会从题材中找到自己角度的解读,对很多人都有吸引力,包括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唐山建设的变化,唐山精神面貌的变化,展现了一种复苏。”

  影片中对大地震场景的重现只有短短23秒,但是却将人们的思绪再次带回到三十多年前,影片对震后32年里家庭情感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被称为“感动了全中国”。而这种温暖的亲情观正是当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所急需的。记者看到,很多网友留言表示,看过影片后完全被故事中浓浓的亲情所感动,特别是汶川地震中唐山人对社会的回报,以及女主人公最终的释怀,将人性的温暖表露得淋漓尽致。

  导演冯小刚在接受媒体采访也多次表示,这部影片是灾难片,但更多的是想展现人性、温情以及对生命的坚守:“当人性被天灾逼到一个角落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亲历者他们内心的崩溃和坍塌,几十年过去了,废墟被清理的了无痕迹,但内心的伤口实际上一直没有愈合。当灾难的飓风扫过之后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唯一留下来的就是亲情,支撑着日后的生活。我们更希望把观众带向人们的内心世界。我觉得这部电影真正震的不是房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