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物博弈,岂止“追索”二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8日16:44  国际在线

  

文物博弈,岂止“追索”二字

  商代象尊 藏于法国

  本报记者/傅蔷

  也许有人会说,日本人调查中国文物的工作,与中国人摸底海外散失文物的活动并不能等量齐观。中国人对散失文物的调查,揭开了历史的层层疮疤,背后总有“追索”的潜台词。因此,它很难成为纯粹的学术项目,调查者更难以摆脱文化义勇军的形象。

  日本人进行的中国文物调查是学术行为,没有历史包袱,不关民族大义。“文化·国家·自我同一性”,这个题目恰切地说明了调查的目的,这是一场文化寻根,从母文化中寻求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历程。

  但两者真的不可比吗?目的不同,日本人的方法却可资借鉴。

  学术交流很愉快

  日本人针对中国散失文物的调查,一直由学术研究机构出面进行,也从来没有在媒体上大张旗鼓地宣传过,应该说相当低调。但60年的文物调查所取得的成果,并不仅仅是图录的出版。

  经过多年的沟通,日本学者与欧美学者在学术资料上互通有无,文物的国际交流也更为顺畅。唐代画家韩干所绘的《照夜白图》前不久在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举办的“大遣唐史展”中展出。这幅画此前从来没有离开过美国的国家博物馆,之所以借给日本,是因为日本进行的隋唐文化研究项目(遣唐使的历史)。据悉,文物借出时,美方只收取了书画保险费,不收租金。

  从美国借到“大遣唐史展”参展的中国文物还有,美国费城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铜鎏金菩萨坐像和现藏美国宾大博物馆的唐代观音石雕立像。在日本,出于学术研究需要的文物资料搜集和借展,都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

  日本人多年来所进行的文物调查活动,还包括海外散失的韩国文物,因为他们认为,韩国文化在日本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从文化的海量信息来衡量,对文物、文化的调查研究之路甚至是没有尽头的,会越走越深入、越宽广深邃。日本人现在只对中国文物调查研究了60年。100年之后,150年之后,这些文物所承载的珍贵文化究竟属于谁?还真不好说。

  拥有一种文化,并不意味着必须拥有这一文化的物证——文物。反之,拥有了一件文物,并不一定就理解了这段文化,假使研究跟不上去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