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假如造汤营大桥的是隋代李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8日17:42  国际在线

  

假如造汤营大桥的是隋代李春……

  隋朝桥梁建筑大师李春

  7月24日下午5时20分潭头镇汤营村伊河汤营大桥整体垮塌,桥上众多滞留人员不幸落入水中。事件发生后,栾川县、嵩县出动军民至少4000人昼夜“拉网”搜救。截至昨天下午6时,搜救人员已救出6名落水群众,发现至少37具遗体,目前仍有19名群众下落不明。(《大河报》7月27日)

  又一座大桥垮塌了,又有那么多的民众成了冤魂。不知这桥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但去年垮塌后重修,也不应只有短短一年的“保质期”。很显然是质量出了问题,比如,媒体曝光“垮塌的桥面未见有钢筋”,仅凭这一点,不垮塌才怪。

  据称,河南省栾川县交通局一位工作人员解释,大桥本身设计得早,根基是自重力式的,不像孔桩桥基牢固。洪水来临时,河里漂浮着很多上游下泄的树木。“由于树木阻塞桥孔下泄水面,导致洪水对桥冲击很大,瞬间垮塌。”这样的“解释”显然过于荒唐,根本就是为了推脱责任。

  比如,“设计得早”,还能比隋代匠师李春建造、距今已1400年的赵州桥更早?而且,即使当今,赵州桥仍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也并非“孔桩桥基”。至于洪水冲击,赵州桥经历的洪水还少吗?据记载,赵州桥除经历了10次水灾,还有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也安然无恙,至今仍在使用之中。

  如果让李春来造汤营大桥,还会垮塌吗?答案不言而喻。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建筑材料日新月异,桥的寿命却越来越短,是造桥人失去了修桥铺路的职业使命意识,惟利是图,于是,偷工减料不可避免。颇耐人寻味的是,据附近村民说,“桥北头本来有一座提示牌,记载啥年修的、啥年维修过。可后来,这块提示牌竟然在桥塌后被人摘走了。”为何要摘走?难道是心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