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动态调整也是科学补碘之要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9日01:20  京华时报

  事关百姓身体安康的公共政策,就当确立在动态更新的数据基础上。未来若干年过去了,人们的身体有何变化,各地标准是否适当,都需要动态跟踪,并及时反馈到公共标准的确定上来。这种基于科学数据的动态调整,当是“科学补碘”的要义之一。

  卫生部26日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拟降低我国食盐碘含量的上限值,同时全国也将不再统一碘盐浓度。

  虽然专家解释称,“这是一次很正常的微调,这样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我国人群补碘过量。”但就普通百姓而言,从碘含量上限减半的标准变化中,还是能感觉到一些信息。

  自1994年《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施行起,全民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就以法律形式沿用至今。直到去年发生的“碘盐风波”,才将全民补碘置于普通百姓审视之下。我们相信补碘标准的下调是基于科学的数据依据,也承认标准下调与补碘过量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但同样不置可否的是,以往的标准确有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而正是民众的关注和质疑,才推动了此次科学化调整。

  意见稿的一个最大变化,是改变全国统一碘盐浓度的做法,各地可在规定的范围,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众所周知,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面对超市上千篇一律的加碘盐,我们几乎丧失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更无法根据个人身体状况科学补碘。而此前采取全国一刀切的做法,也必然带来不均衡的增碘现象,沿海地区以及部分高碘地区,就存在碘摄入量过多的危险。监测数据表明,全国各地尿碘水平不一样,有高有低,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调整难度较大。

  因此,新标准如果能够取消统一碘盐浓度标准,将是对以往补碘机制的一种制度纠偏,对于我们“科学补碘”意义深远。在给地方“因地制宜”设定碘盐浓度的权力之后,我们希望各地的碘营养监测更为精准,数据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含碘水平更具科学合理性。不仅如此,笔者认为不妨进一步开放补碘政策,把食用碘盐和无碘盐的选择权交还给市场,增加老百姓自由选择的机会。对于因此可能出现的缺碘疏漏,则可以通过更为人性化的行政指导来解决,以增强补碘政策的制度韧性。

  与此同时,我们还期待行政化标准的确定,能够更为及时和敏锐。现行补碘标准自1999年调整以来一直未有变化,一个标准沿用十余年而不变,对公民身体状况缺乏及时而细致的体察,很难言及科学性。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中就提到,目前食盐中碘含量偏高,有约5个省区处于过量水平。事关百姓身体安康的公共政策,就当确立在动态更新的数据基础上。未来若干年过去了,人们的身体有何变化,各地标准是否适当,都需要动态跟踪,并及时反馈到公共标准的确定上来。这种基于科学数据的动态调整,当是“科学补碘”的要义之一。

  补碘是否过量,关系全国亿计民众的身体安危,不可不察。而更值得反思的是,我们如何确立科学化的补碘标准,全民补碘的公共政策如何更加完善。作为普通百姓,实现科学补碘的根本性凭靠,不是某一次的补碘过量之争,而是建立在科学、合理、透明、动态的公共政策基础之上。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