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洪水中,警徽在闪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9日05:10  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陈小平

  本报通讯员 李新可 邵启亮

  连日来,中原地区连降大雨,洪峰、内涝、泥石流、滑坡等险情不断出现。

  “人民群众有难,武警官兵应当有所作为!”武警河南总队总队长陈进平、政委刘生辉掷地有声。

  他们立即启动抗洪救灾应急预案,千余名官兵多路出击,第一时间投入抗洪抢险战斗,用双手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高举起。

  洛阳:救群众,290余名官兵火速驰援

  7月24日,栾川县突降暴雨,县城积水达一米多深,电力、通信、交通中断,数千群众被洪水围困。

  武警洛阳市支队290名官兵迅速向栾川县受灾最严重的石庙乡开进。风大雨急,山体滑坡,泥石遍地,官兵们及时赶到现场不顾危险,徒手清理路障。“老乡,只要我们在,就不会让你有危险。”官兵们逐个将惊魂未定的百姓疏散到安全地方。

  25日清晨,该支队接到紧急通报,石庙乡一座桥梁被冲垮,有群众落入水中,被洪水卷走,生死不明。

  150名官兵立即沿河搜救落水群众。官兵们经过近10个小时奋战,将9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救上了岸。至26日上午,官兵们共转移群众5400余人,成功营救13名落水群众,清理土石方700多立方米,疏通道路塌方12处。

  信阳:战内涝,160余名被困群众成功脱险

  7月17日前后,连降多日的暴雨使信阳市城区部分地域发生严重内涝。

  17日早上5时30分,信阳市工区路金属回收公司家属院大面积积水,100余名群众被困。武警信阳市支队接到救援报警,火速派官兵赶赴现场。因家属院小,无法开动冲锋舟,官兵们架起双道绳索,一手扶着冲锋舟,一手抓着绳索在水中实施救援,最终把被困群众全部救出。

  7时53分,浉河区一居民小区告急,积水深达1.3米,60余名群众被困。官兵们又及时赶到。在齐腰深的水中,他们推着冲锋舟挨家挨户、逐个角落搜索,被困群众全部获救。

  新乡:固河堤,苦战22小时填沙5000袋

  “连日暴雨导致人民胜利渠21号桥北段500米处河堤决口30米!” 7月19日17时许,武警新乡市支队官兵接到任务立即出动。

  18时10分参战官兵一到达处置地域便忙碌起来,扛沙袋、垒沙包、打木桩,个个一身汗水一身泥。经过多个小时的超强度劳动,很多官兵脚上磨出了血泡、手被铁丝划开了口子、肩磨破了皮,但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固住河堤!官兵们顶着湍急的流水,将一个个50多公斤重的沙袋推向决口处。

  经过近22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填了5000多个沙袋,决口堵住,险情排除。附近群众争相提着茶水、捧着西瓜,来到河堤上慰问官兵。

  南阳:封决口,200名官兵奋战8小时

  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7月23日20时至次日凌晨5时,淅川县境内强降雨达198毫米,鹳河流量超过警戒流量2.5倍,导致城区防洪堤上决口达14米,城区防洪堤西湾村滨河路段发生4处管涌。

  24日18时,武警南阳市支队接到命令后,迅速集结200名官兵,装运物资,冒着暴雨驰援淅川。

  洪水又急又猛,沙袋一次次填上,又一次次被激流冲走。危急时刻,武警官兵冒着生命危险,下水打木桩、填沙袋,累了、伤了却全然不顾。经过连续8小时的激战,险情于25日3时得到初步控制。②8

  “是河南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本报记者王大庆 阙爱民

  本报通讯员 周彦波

  “喂,崔镇长,我是湖南的熊江荷,我已回到老家了,给您报个平安!我们全家人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啊……”7月27日中午,淅川县寺湾镇副镇长崔国栋接到了一个从湖南打来的电话。

  熊江荷是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熊家村人,在陕西省商南县相河乡月亮湾村当采砂工。7月24日,他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卷走,沿丹江河一路冲下来,慌乱中,不识水性的他抱住一个木头疙瘩漂流了30多公里,直至淅川县寺湾镇孙家铺村。在汹涌的洪水中,他不住地呼救,附近的村民听到了他的呼救声,迅速拨打了寺湾镇防汛办急救电话。

  接到电话后,副镇长崔国栋、镇武装部长杨忠伟立即带领3名镇机关干部,登上冲锋舟前去营救。经过在混浊的河面上的反复搜索,他们终于发现了孙家铺河湾里有一个黑点。他们艰难地在惊涛骇浪中挺进,一点一点靠近那个黑点,终于看清是一个溺水者正紧紧抱着一块木头疙瘩,随浪漂流。

  救援队员李中全一把抓住溺水者的右臂奋力向上一提,杨忠伟抢步上前将他拦腰抱住。二人又同时猛一用力,将他拖进冲锋舟。

  此时,熊江荷已经脸色发紫,有点神志不清,说不出话来。救援队员们当即给他做了人工呼吸,并迅速将他送往寺湾镇卫生院救治。清醒后,熊江荷感动得直掉眼泪:“是河南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辈子感激不尽啊!”

  25日上午,身体康复的熊江荷带着寺湾镇群众的深情厚谊和当地政府赠送的路费,踏上了南下往湖南的回家路。②8

  沟里人家盼新居

  □本报记者 孙德中

  吴烨 张海涛

  卢氏县马连村村民陈三忠如今有了两个“家”:原来的土坯房灾后成了危房,睡在里边心惊胆战,幸亏县里及时送来了帐篷,全家人暂时有了栖身之所。

  陈家居住的地方叫猪蹄沟,沟底是一条山溪,两边山坡上散布着20多户人家,房子多为土坯房。7月28日上午,记者看到,陈三忠家的房子后堆满了泥土,“这些土是洪水从山上冲下来的!”陈三忠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记者看到,猪蹄沟里还有些民房也不同程度受到损毁。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该村党支部书记程文龙对记者说。程文龙所言不虚,村委会门前的桥被冲毁,如今过河靠几根钢管,河边的村小学也损毁严重。程文龙说:“县里送来了各种救灾物资,猪蹄沟分到了五顶帐篷。”在受灾群众的帐篷里,记者见到了新发放的食用油和米面,他们说,有政府的救助,生活暂时没问题。但陈三忠和他的邻居都表示,希望能搬出猪蹄沟建新居,要不洪水来了还会受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受灾严重的群众,所居多为土坯房,且地处山坡或河道附近,承受着巨大的洪水冲击力。而2007年“7·30”洪灾后规划建造的砖瓦房在这次洪灾中几乎没有受损。

  目前,当地政府在积极开展救灾的同时,也从长远谋划群众的安居大计。三门峡市市委书记李文慧说:“三门峡市的灾后重建将加大规划力度,提高标准,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因素,保证群众永久性安居。”②8

  抢险潭头镇

  □本报记者 张华君 孟向东

  在栾川县“7·24”特大暴雨洪水灾害中,潭头镇是损失最严重的乡镇之一。而潭头镇干部群众与洪水展开的殊死搏斗,展现了栾川人民抗洪抢险中最动人的一面。

  潭头镇地处栾川东北,是伊河贯穿全县、流往下游的“咽喉”。7月23日,栾川县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7月24日,山洪暴发。条条山洪汇入伊河,致使伊河暴涨。迅猛的伊河洪峰顺流而下,于下午5点到达潭头镇,一举冲垮汤营伊河大桥,将桥上数十名群众吞没。

  7月27日上午,正在垮塌的汤营大桥北岸担任警戒任务的乡干部李瑞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心有余悸。“三四点我们在河边巡查的时候,河水流量还只有50多,快到5点的时候一下涨到3000多,是平时的60多倍。”

  几分钟后,汤营大桥垮塌的消息传到了栾川抗洪救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指派正在县城组织抢险的常务副县长宗玉红,带领刚刚从洛阳赶来的80名武警官兵赶赴潭头镇抢险。

  7月27日中午,记者见到了宗玉红。她告诉记者,由于道路损毁严重,他们出发不久就又掉头返回,绕道嵩县迂回前进。路上一边走一边疏通道路。为了不耽误抢险救援工作,他们在行进途中成立了汤营大桥垮塌应急指挥部,并制订了搜救方案。到达潭头镇后,指挥部立即组织干部群众配合武警官兵组成5个搜救组,连夜进行沿河滚动搜索。武警舟桥部队也调来5艘冲锋舟进行河面搜救。

  25日,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副省长刘满仓,洛阳市市长郭洪昌先后来到潭头镇查看险情,指导抗洪抢险工作,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搜救落水者,并严防此后发生人员死亡情况。

  24日晚,就在大桥垮塌搜救工作进行的同时,潭头镇拨云岭村等地势较低的村出现了过水险情。乡村干部与后续来援的武警官兵,对8个可能出现险情的地段进行检查督导,成功转移近200户群众、96名敬老院老人。

  目前潭头镇被洪水冲垮的道路已基本修复,通信也已畅通,群众生活稳定。②13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