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注册标准放宽了NGO“找婆家”不难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04: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注册标准放宽了NGO“找婆家”不难了
▲桂城的社区关爱服务丰富多彩,在社区服务中心,老义工在给小朋友义务上课。

  南海出台《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暂行办法》

  注册资金降至1万元 对主管单位的要求也相应降低

  记者昨日从南海民政部门获悉,今年7月初,南海区民政局出台《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暂行办法》,对民间组织的注册条件等予以放宽,其中对注册资金、会员数、主管单位等门槛大幅下调,诸如NGO一类的民间组织有望迎来“春天”。据了解,目前只有小部分民间组织按照规定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大部分民间组织则处于“非法”状态。

  针对区内需求量较大的社会公益服务,南海区桂城街道办事处结合社区实际需求,引进知名NGO从事公益活动。作为政府职能活动的补充,目前已有多个NGO在桂城街道生根发芽。

  NGO,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不是政府,因此不靠公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不靠经济利益驱动。其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关爱无关能力高低,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桂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梁柱华谈到“关爱”的新内涵时说,生活困难的人、老人在享受关爱的同时,同样可将关爱反馈给其他人。大家互相帮助、既是帮助者又是受助者。”

  南海区:首家社会工作机构上半年进驻

  受困于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不少NGO租用民宅作为办公场所,“农民不敢租,怀疑这些人是搞传销的”。

  在正规写字楼,物业管理人员要求其提供合法的注册资料,验证合格后才能出租场地。难以注册、无合法身份,这是NGO直至今日仍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

  根据广东省民政厅的有关精神,今年7月初,南海区民政局出台《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暂行办法》,对社团的注册条件等予以放宽,其中注册资金由过去的3万元降到现在的1万元,会员数量要求至少为20人,对业务主管单位的要求也相应降低。

  今年上半年,南海区首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扬帆社工中心进驻南海,该机构主要在城乡社区、家庭综合服务等方面为居民提供专业社工服务,如“430动力快车”社区少儿服务,“阳光伙伴励志营”有需要家庭青少年服务以及“悠悠往事影剧院”社区老年人服务。

  桂城街道:愿当NGO的婆家、孵化器

  “桂城愿意做婆家,让NGO挂靠,支持他们搞社会服务。”南海区桂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梁柱华说,目前桂城街道对社会服务的需求量极大,当地政府愿意购买NGO的服务,同时对这类组织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梁柱华说,利好政策一经放出,确实不少NGO慕名而来。桂城街道在确定辖区内最需要的服务种类后,再去与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知名NGO商谈引入服务。

  “制定NGO准入标准,对其进行量化评估,而不是无条件的全部接受。”桂城街道与各高校社工院系、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合作,成为培育NGO发展的孵化器,并根据桂城社区、农村的实际需求,制定每一种类的社会服务方向,有意识地协助桂城引进对应的、服务执行力强的NGO。

  桂城会根据地区服务需求,参考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对NGO的评估,经“关爱桂城”建设督导委员会评审核准后,合格的NGO就能获得挂靠桂城街道办事处进行机构注册的资格。

  “争取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都有固定的NGO办公场所。”一年来,桂城街道在扶持NGO方面投入上百万资金,目前仍有近200万资金尚待启用。

  鉴于非政府组织的“自发、志愿”等特点,桂城街道走出这样一条路:注册时政府协助,进来后政府监督;NGO如何做公共服务,政府尽量少干预。

  以NGO为载体

  用关爱精神发展“软实力”

  据介绍,目前在南海各镇街中,桂城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处于前列位置,去年GDP更是达到252亿元。“桂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愿意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有人对公共服务提出新要求。综合考虑之下,桂城街道办事处也认定,促进经济发展要有软实力,这个软实力就是关爱精神。”梁柱华说。

  政府是施予者,弱势群体是接受者,但“关爱无关能力高低,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困难的人、老人在享受关爱的同时,同样可将关爱反馈给其他人。大家互相帮助、既是帮助者又是受助者,这被视为“关爱”的新内涵。在这种背景下,2009年6月,以互相帮助为宗旨的“关爱桂城”概念正式提出,并成为桂城第十张主打名片。

  桂城倡导的互相帮助的关爱精神,与NGO的“志愿服务”宗旨不谋而合。“把NGO的基础做好、资金用好,把监管机制做好、基地建好。”“关爱桂城”活动已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不少来自港澳地区、深圳等地的知名NGO组织正在洽谈落地桂城一事。

  声音

  政府监管水平待提高

  曾在NGO组织工作多年的高小姐表示,NGO过去都是到民政部门进行社团登记,而且登记前提是要有上级主管单位,也就是说必须找个挂靠单位、找个“婆家”才能登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职能不明晰,这就导致社会组织很难发育正常。

  “NGO有了身份证,今后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活动,确实难得。”慧爱公益教育机构作为桂城街道引进的NGO,目前正在民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很快将完成注册。机构负责人胡嘉说,慧爱曾在汶川、阳朔等贫困地区开展公益活动,但均未注册,原因就是民间组织注册门槛太高,在广州,慧爱只能以“有限公司”形式注册。“桂城街道作为镇街级的行政机构,有超前意识支持非政府组织发展,实属难得。”

  鉴于目前NGO大多“摸着石头过河”的现状,胡嘉说,政府部门除对NGO支持之外,应完善监管体制、特别是学习港澳等地管理NGO的先进经验,“松弛有度,让NGO在阳光、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他山之石

  购买服务支持民间组织发展

  上海浦东新区有成功先例

  近年来,浦东新区民间组织在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2005年,浦东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浦东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确定了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支持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浦东新区注册登记的民间组织近千家,分布在劳动、民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