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能确定高校学科的“战略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07:37  新闻晨报

  □晨报评论专栏作者 薛涌(发自美国)

  最近有国内媒体报道称,“从2011年起高校招生将增设140个新专业,全部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

  美国的一位CEO说过,在当今时代,产业结构、市场和技术环境,每五年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一个企业,每五年就要跟着重组变身,否则难以生存。记得我在1996年读研究生买电脑时,面对苹果的牌子犹豫不定。一位理工科教授警告:苹果的性价比缺乏竞争力,格式和其他电脑又多不通用,过几年未必能在市场上站住。如今再看看,苹果根本不靠笔记本,而是发展出iPhone、iPad等一系列划时代的产品。人家的一流企业,就像一个变形金刚。

  我们的教育,则不会这样跟着变。我还记得当年清华有位朋友,学了五年锅炉专业。学完后,他学的锅炉正好被淘汰。气得他一个劲儿跟我抱怨,同时庆幸自己读书并不太用功,赔进去的本钱还不算太多。

  一个企业很难知道五年后的挑战是什么,所以长远规划很难具体。大学更是如此。毕竟,学科建了、楼盖了、教授雇了,实验室、图书馆不能说拆就拆,教授不能说解雇就解雇。不是十拿九稳,则不应该轻易设立学科。看看国外的大学,发展新学科都非常小心。即使是资源充足的常春藤盟校,你从入学到毕业,往往也赶不上一个新学科的建立。比如,美国的韩国裔学生很多,要求学韩语、韩国文化的呼声日甚一日。况且朝鲜半岛也不安宁,非常值得研究。但是,我在耶鲁读了八年书,在此期间学校受到诸多压力,最后勉强雇了个韩语教师(是个学中国史的韩国人),除了教语言外还开一门韩国史,乃至引起其他大学的韩国史教授的抗议。但是,耶鲁的态度是小心为上,生怕成立个学科日后骑虎难下。中国的大学早已过了扩张期,随着考生不断减少,现在应该计划如何有序地收缩,最大限度避免空校危机。怎么一年居然跳出来140个新专业?

  大学要为学生迎接未来做好准备。这主要体现在教育方法的改进,比如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培养。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至少在本科阶段就应该抛弃。道理很简单:如今的世界日新月异,越来越注重创新。学科所提供的,是已有知识框架。学生未来的使命,则是突破这些框架。看看微软、谷歌、FaceBook的创建者们,哪个是“本专业”出身?人家自己创造了自己的专业。专业越多,框框也往往越多,学生的思想反而会受到更多的束缚。

  据报道说,从去年开始教育部向全国高校征集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新专业设立方案,并邀请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专家参与评定审议。可想而知,这些评定审议专业的专家们,一定都是各学科的权威人士,大概至少中年以上吧。他们能够准确地预知未来吗?看看创造未来的是谁?是类似微软、谷歌、FaceBook的创建者那样的年轻人甚至毛孩子。三十岁已经算老了。我们的教育体制,应该让这些毛孩子更自由地闯荡,而不是让上年纪的人一年发明140条绳索把他们的想像力给套住。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