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冯衍明 用事实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07:53  淄博新闻网

  七十岁前,冯衍明还有两大目标:把鲁维制药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品种齐全、世界领先的完整VC产业链条,朝着百年企业方向努力;另一个目标是投资20亿元,兴建占地6000亩的黉山景区,5年内建成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集生活、购物、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服务项目。“对我来说,干件事再苦再累受点磨难都不要紧,关键要有个好身体。”“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到全国最好,至于结果如何,我喜欢用事实说话”冯衍明又一次说出了挂在嘴边的这句话。

  

冯衍明用事实说话

  冯衍明近照

  在维生素C生产的王国里,冯衍明绝对算得上是个人物。作为全国五大VC生产企业之一,他把他的鲁维制药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做成了全球行业的龙头。

  企业的成功成全了冯衍明乐善好施的天性。在今年5月淄博市举行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动员大会上,他代表鲁维制药一次认捐慈善基金6000万元,成为全市仅有的两家认捐6000万元的企业之一,这也是他继2009年一次性捐款200万元以后的又一善举。对于自己的行为,冯衍明认为,企业发展了,理应回馈社会。过去企业处在低潮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企业有实力了,自然要担当起一些社会责任,这样做,自己内心里有一种如愿释怀的快乐。

  年届六旬的冯衍明坐在他宽大的办公室里,墙壁上悬挂着几幅他拍摄的用光构图唯美的摄影作品。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有多少老态,有的只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自信和举手投足间的豪情。

  命运一波三折

  当过5年兵,有过25年村支书任职经历的冯衍明自然不相信宿命的力量。但十几年前,一次外出的旅游中,在朋友的撺掇下,在一座关帝庙里他抽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签,至今他还记得签上说的:凡事会遇到重重叠叠的高峰和低潮,命运一波三折。冯衍明对签上所说的并未放到心上,因为当时经营的企业尚处在正常运转的轨道上。不料,几年之后,企业隐藏的危机开始显现,企业管理的粗放,继之较高的外债和贷款,资金周转不动,企业一时陷入困境。两个厂子停了一个,工资接连几个月开不出来,对VC生产车间抱有一线希望的冯衍明想把企业停产转让出去,孰料来了五六拨人,看了处于停产状态的企业都先后摇头而去。冯衍明当时真实的心情是,即使是不交钱,先把企业运转起来也比停在那里好啊。

  转让企业无望的冯衍明一脑子不服气,多方筹措了一点借款,慢慢又使企业发展了起来。绝处逢生之后,迎来了VC市场的回暖,正应了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古话,短短3年的时间,鲁维制药在发展中迅速壮大,通过不断地扩产和技改投入,原来年产1500吨的规模提高到年产3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

  从低谷走向了事业高峰,从困厄中重现光明。冯衍明有时在想,人生命运究竟隐含着怎样的玄机,是暗合了关帝庙里的那次求签吗?还是缘于自己性格中不服输的精神?

  早在1982年,退伍回到家乡淄川孟机村的冯衍明就创办了村里第一家个体企业——硫磺加工厂,成为当时令人羡慕的万元户。1985年冯衍明把年产值25万元,每年纯利6万元的企业无偿捐给了村集体,走上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路子。此后几年,村里先后建起了无机化工厂、柠檬酸厂等多家企业。1993年,孟机村即盖起5座配套齐全的居民楼,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庄经济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经过十几年发展的集体经济在1999年遭遇改制的风潮。在淄博不少区县的乡镇、村庄,集体企业被悉数卖给了个人。有的乡镇提出:集体企业改制不搞一刀切,但必须切一刀。在这一“刀”切下去之后,有些原本不错的集体经济开始走向式微。

  此时的孟机村,原先从村企购买内部职工股和参与集资的人们纷纷要求退股,这一退把村企逼到了破产的边缘。无奈之下,冯衍明把2000多万元股金的债务都承担了下来,债有了主,但企业却无以为继,村里的“华龙”企业因此破产。一时间社会上谣言四起,说啥的都有,冯衍明并没有过多地去理会,而且多方筹划还钱。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他依然借钱为村民落实补贴的发放,8年间一直未曾间断。今天回忆起那段经历,冯衍明仍唏嘘于那是一段怎样的心灵煎熬,人情世态,逐富嫌贫,大概从来都是如此吧。

  “这十年来,该还的,欠人的,我都已偿还了。经历波折的企业终于从几度坎坷中发展起来,如今十几个亿的固定资产,一分钱的贷款也没有”“我的个性就是不服气,低潮时什么都无须说,关键还得干起事业来,我喜欢用事实说话!”说到这些时,冯衍明大有一种“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气度。

  追求人生的底蕴

  上世纪九十年代,冯衍明曾几度到美国考察,美国经济的发达和完善的社会制度引发了他内心诸多的思考和诘问。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背后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和机制在维系着它的高速运转?他由此联想到他所主导的村庄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村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经过二十年市场经济的淘洗,相当一批村庄经济衰弱直至消亡了。回想起来当时满怀热情,但管理却跟不上,尽管自己闪转腾挪,企业还是陷入了困境。在最困难的时候,纵有一线希望,也不会想到把企业转出去,让华龙公司破产。就是在那样的困窘中,冯衍明还是硬撑了下来。当初把自己的企业悉数交给村里,一心想通过壮大集体经济为村民谋福利,事实上却因企业产权的不明晰制约了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让冯衍明始料未及的是,最初他无偿捐给村里的企业在经过十几年的坎坎坷坷之后,又回到了他的名下,成为私营企业,似乎是命运与从不相信命运的冯衍明开了一个玩笑。

  企业虽然私营了,但却并没有消解冯衍明身上对孟机村村民的责任和感情,他依然是孟机村的党委书记和村主任。在他的企业获得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后,投资1600万元,为村民建设了商住两用的6幢居民楼;投资400万元,建起了职工公寓、食堂,为村民建起了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场所;他还出资修建了与孟机村联接张博路和胶王路的两条高标准公路。

  如今的孟机村民享受着城里人未曾有的福利:村里的小学生每人每月享有100元的补助;初高中学生每人每月享有150元的补助;在外上学的大学生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补助;村里男60岁、女55岁以上老人按每月100至500元发放老年补助;同时村民还享有水、电、暖等补助,而这一切的资金都出自冯衍明的企业。在孟机村,80%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在鲁维公司工作,可谓是“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教”。在冯衍明的理解中,公有制和私有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给百姓带来的福祉,经济社会的发展既是财富积累的过程,更应该是不断造福百姓生活的过程。“按劳分配、兼顾公平”,就是冯衍明眼中的“大同社会”。“只要我的企业在发展,回报社会、造福村民的责任和善心就没有尽期”。冯衍明坦言心迹。

  热爱生活 陶醉自然

  冯衍明认为,他性格中的乐观、豁达和坚韧更多地遗传了母亲的基因。母亲活到100岁,在93岁之前一直为一家人做饭,直到摔伤了腿之后,即使是躺在床上的7年里,母亲仍不时地关心着她的孩子们。在冯衍明的记忆里,母亲总是那样的热情,家里来了客人,劝客人吃菜,一连能说到十几遍,不停地为客人端茶倒水,可谓热情周到之至。冯衍明早年受累,在生产队时,推过千余斤的小车,放过牛、放过羊,即使在那段最艰苦的日子里,他记得母亲也是乐观的。

  虽然已是60岁的人了,冯衍明身上仍勃发着生命的活力。4年前,在与几位摄影家朋友的交往中,他找到了生命中的又一情感寄托——摄影。几年来,他利用空闲南上北下,数度到河北坝上、内蒙古克什克腾草原采风,拍摄了大量的风景照片。

  冯衍明说,每每置身于广袤的大草原上,凝视着亘古不变似乎又瞬息万变的长河落日,去留无意的云卷云舒,内心也一如眼前的风景那样宁静壮阔,在心灵感动的瞬间里释放快门,留下永远的定格。所以每次采风回来,都是一次情感的洗礼和净化,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仰观俯察,取诸怀抱。

  冯衍明对摄影的执着和迷恋为熟悉他的影友所称道。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幅拍摄的名为《鹭鸟图》的照片:在浓绿的树丛中,是一群洁白的鹭鸶,或展翅欲飞,或静立于树枝之上,一派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天籁气象。为了拍摄这一幅照片,执着的冯衍明专门请人搭好了架子,花费了几天工夫才得以拍成。

  对摄影的迷恋源自冯衍明内心里对自然、生物的热爱,他觉得做好企业是企业家角色的本分,但本分之外也要展示自己的人文情怀,摄影让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心灵寄托。

  冯衍明生活中的另一大爱好,是喜欢名车,这应该源于他在把企业做大做强后对品质生活的感受。他说,60多岁的人了,我甚至还想买一部世界著名的跑车,我有这样的愿望,说明我还不老,身体还强健。过去在生产队推小车,遇到上坡时,使劲推也推不动,现在不一样了,脚下一点油门,风驰电掣一般。如今改革开放,形势大好,应该活得更有品位和价值。冯衍明至今仍习惯于自己驾车,几乎不用司机。

  七十岁前,冯衍明还有两大目标:把鲁维制药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品种齐全、世界领先的完整VC产业链条,朝着百年企业方向努力;另一个目标是投资20亿元,兴建占地6000亩的黉山景区,5年内建成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集生活、购物、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服务项目。“对我来说,干件事再苦再累受点磨难都不要紧,关键要有个好身体。”“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到全国最好,至于结果如何,我喜欢用事实说话”冯衍明又一次说出了挂在嘴边的这句话。

邹青山 刘洪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