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适度增长”要比“经济过热”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08:41  南方日报

  

“适度增长”要比“经济过热”好
“适度增长”要比“经济过热”好
“适度增长”要比“经济过热”好

  “适度增长”要比“经济过热”好

  □省统计局总统计师邱俊认为,广东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可以排除

  □我省经济将转入次高增长区间,GDP增幅10%至12.9%将是常态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0年上半年广东GDP增速为11.2%,增幅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比年度预期目标高1.7个百分点;但比长期趋势(1979年—2008年)低2.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

  2010年被视为全国经济形势最复杂的一年,而由于去年广东经济受国际危机影响巨大、基数异常,要从统计数字准确判断真实的经济发展趋势难度更大。从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到底我省经济发展态势如何?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调整经济结构成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省统计局总统计师邱俊。

  经济走势

  ?

  全年仍可保持两位数经济增长

  从“三驾马车”来看,二次探底可能性可以排除

  南方日报:对于上半年11.2%的经济增速,人们观点不尽相同。其中,有人因为增速比一季度明显回落而担忧经济二次探底,对此您有何看法?

  邱俊:从上半年的经济增幅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今年广东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可以排除。

  从投资看,上半年广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加速态势,1至6月累计同比增长22.8%,创下2004年以来新高;从消费看,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1%,增势平稳。展望下半年,在国家和我省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背景下,这两驾马车的拉力不会大幅减少。从外贸出口看,当前国际市场比预料的要复杂,对比基数递增较大,出口增速回落将不可避免;据外贸部门预测,全年出口预计增长10%以上,明显高过去年增速。综合来看,上半年经济走势虽然趋缓,但全年仍可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见图1)。

  仍属后危机时期的恢复性增长

  近两年上半年广东经济平均增速9.1%

  南方日报:即使排除了二次探底的担忧,但也有人指出,由于去年经济基数低,广东今年上半年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应该比统计数据反映出来的还要低,更明显低于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平均增幅,因此,广东经济增速放缓,还是堪忧,对此您又有何看法?

  邱俊:去年基数偏低对今年经济增幅的确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此,省统计局在年初已有警觉,并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以经济数据比较正常的2008年同期为基数,以2009同期和2010年同期的两个时段发展速度相乘,再开二次方,得出一个更能准确反映实际的平均增速数据,我们称之为“环比连乘平均法”。根据这一方法,近两年上半年广东经济平均增速为9.1%。

  改革开放30年(1979年到2008年)我省经济平均增速为13.7%,我们将这一速度称为“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与长期趋势相比,2010年上半年经济增幅要低2.5个百分点,近两年上半年经济平均增速要低4.6个百分点。换言之,上半年经济增速仍未达到历史高位。由此判断,上半年广东经济虽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仍属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恢复性增长。

  上半年经济增速回落到适度增长

  增速趋缓符合宏观调控预期方向

  南方日报:这是否意味着您也认为上半年的经济增幅回落态势令人担忧?

  邱俊:准确地说,有喜亦有忧。喜的是,上半年经济增速回落到适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经济运行规律,也是我省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

  总的来说,2010年广东经济面临异常复杂的局面,需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个平衡点集中体现在适度增长上,而不能单纯以经济增速的升降来评判经济发展的好坏。以适度增长的理念进行评价,上半年广东既避免了经济过热造成的通胀预期强化,又保证了经济增长能完成9%以上的年度增长目标,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相对较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首先,11.2%的适度增长有利于平衡供需关系,缓解通胀压力。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全省原材料购进价格累计增长7.2%,其中6月单月增长8.1%,涨势持续;原材料价格的加速上涨,将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并可能引发居民消费价格(CPI)加速上涨。上半年,我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5%,CPI上涨2.6%(其中6月单月上涨3.3%,超过预警线),这些数据表明:如果我省的经济增速高于现有水平的话,将加剧上游产品供需失衡并可能带来通胀。反过来说,上半年我省经济增速趋缓,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紧绷的供需关系、减轻通胀压力的作用。

  其次,11.2%的适度增长能保证就业有所增长,有利于社会稳定。“适度增长”的幅度,其高限不宜引发通胀,低限则不能减少就业。今年上半年,我省从业人员达到5663万人,比今年一季度末增长0.3%,比上年末增长0.2%。与此同时,广东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同比下降了0.18个百分点。

  其三,广东乃至中国经济适度增长,也有利于稳定国际市场供求关系,避免为高增长付出过高的资源、环境和利润代价。从广东的情况看,上半年GDP增长1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5%,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66.4%,呈现出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良好格局,符合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

  忧的是,在产业升级上,新的经济增长点仍未高速成长,这也是增速趋缓的原因之一;在观念上,我们总是偏好于“高增长”,还不太习惯于“适度增长”,对经济转型期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对“适度增长”的理论也不甚理解。我认为,适度增长要比经济过热好,比二次探底更好。

  广东经济将转入次高增长区间

  转型期发展动力的转换将使区域经济增长有一个放缓阶段

  南方日报:“适度增长”会是广东经济今后一个常态吗?换言之,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逐渐消除之后,广东经济还会回到改革开放前30年那样年均增长13.7%的高增长状态吗?

  邱俊:由于我省乃至我国经济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要同时兼顾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和控制通胀等多重目标,因此,“适度增长”的状态会维持较长时间。即使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逐渐消除之后,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从过去牺牲生态换速度,转为牺牲一定速度保生态。同时,由于新的经济增长点仍未形成,预计今后广东经济运行将逐渐转入次高增长区间。

  南方日报:何为高增长?何为次高增长?

  邱俊:高增长与次高增长是相对而言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理解。就广东而言,从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的经验看,我们将经济增长划分为7大区间:增速13%以上为高增长区间,10%至12.9%为次高增长区间;7%至9.9%为快速增长区间;4%至6.9%为较快速增长区间;1%到3.9%为平稳增长区间;零增长到1%为经济徘徊增长区间;低于零则为负增长区间(见图2)。

  回顾历史,从1979年到2008年,广东平均经济增速为13.7%,总体上落于高增长区间。而2009年广东经济同比增长9.5%,落在了快速增长区间;今年上半年增长11.9%,回升到了次高增长区间。但如果按正常年份的基数平均计算,增速则为9.1%,仍与去年一样,落在快速增长区间上。

  未来几年,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和我国、我省经济内生动力的增强,预计广东经济将回到次高增长的区间。

  南方日报:为什么是回到次高增长,而不是回到高增长区间?

  邱俊: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三点理由:

  其一,目前广东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4万亿量级,人均GDP也接近6000美元。在总量基数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其发展速度会由快转缓,这在工业化国家已有先例。

  其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为代表的国际经济分工格局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中国特别是广东不太可能像危机前几年那样出口保持年均百分之二三十的持续高增长。

  其三,广东“转方式”和“调结构”走在全国前面,转型期发展动力的转换将使区域经济增长有一个放缓的时段。比如,广东目前正在推动产业升级,力促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向主要依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拉动转变。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育过程。在过渡阶段,淘汰落后生产力使旧的动力减弱,而投入不足又使新的动力未及时形成,增速放缓就在情理之中。

  产业升级

  ?

  产业升级路径是螺旋式上升的

  不应简单判断“结构复归”

  南方日报:还有一个数据是让人颇费思量的:上半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仅增长8.0%,服务业占GDP比重下降为44.1%。而服务业去年同期的增速为11.0%,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4.2%。为什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会出现这种反复?

  邱俊:这也与去年上半年我省服务业基数高、变动异常有关系,但反复幅度很小。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同比回落只有0.1个百分点,比2008年上半年上升2.2个百分点,这表明短期的轻度反复改变不了产业升级的大趋势。这一指标仍在变动之中,到年底才能更准确地反映我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见表2)。

  进一步分析,服务业比重的消长,与金融业及房地产业这两个权重很大的行业数据波动较大有直接关系。

  2009年上半年,一方面,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使流动性十分充裕,另一方面,我省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使金融业增加值增长达到17.8%,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达到23.4%。今年以来,国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适度收紧了流动性,放贷规模预计将从去年的9万多亿元回落到今年的7万多亿元,对流动性非常敏感的金融业及房地产业首当其冲,受其影响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幅降至6.8%,房地产业增加值增幅回落到-2.7%。由此看来,今年以来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增幅的下降,也包含主动调控的因素,是一种理性回落。

  南方日报:从您的上述分析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基数、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等因素不一样,在较短的统计时段内得出的反映经济结构变化的数据不一定能代表趋势性的变化,而应该审慎地加以鉴别?

  邱俊:的确是这样,要对经济结构变化的趋势下结论,必须连续观察几年数据的变化才能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结构即使形成一个明确的演进方向,往往也不是直线上升,而是螺旋式上升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没必要一看到去年服务业比重快速上升就匆忙作出“产业升级成效显著”的结论;同样,也不应该一看到今年上半年服务业比重略有下降就惊呼“结构复归”。真实的产业升级变动轨迹,要比简单化的判断复杂得多。

  数据亮点

  ●投资增速

  上半年,广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8%,是200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高技术投资

  高技术投资扭转上年持续负增长的态势,完成投资增长17.9%,增幅同比提高30.2个百分点。

  ●家电汽车消费火爆

  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促进了家电、汽车消费。上半年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商品销售类值中,汽车类增长42.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8.1%。

  ●重工业

  工业经济的重型化特征有所强化,上半年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8.9%,快于轻工业2.3个百分点。

  ●楼市调控

  房地产业逐渐理性回调,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回落27个百分点,商品房屋销售面积下降3.2%。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成效初显,房价同比涨幅收窄,部分城市房价环比已有小幅回调。

  ●职工工资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较快。上半年,广东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965.50亿元,同比增长16.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915.50亿元,同比增长16.3%。单位从业人员月平均劳动报酬3095元,同比增长9.8%;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90元,同比增长10.1%。

  ●民生投入

  财政支出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增强。上半年广东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长24.4%。其中:环保、科技、交通运输和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328.1%、147.4%、207.1%和82.2%。

  收入分配

  ?

  收入分配差距有所缩小

  企业还可让点利

  南方日报:和全国一样,我省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长期存在“企业利润增速〉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的格局,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去年上半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工业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和GDP等指标的增速;但今年上半年,我省GDP增长1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5%,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66.4%,而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同比实际增长7.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实际增长10.7%。似乎又复归到了危机前的收入分配格局。对这种“复归”现象,您怎么看?

  邱俊:如前所说,去年受国际金融危影响,各项指标的对比基数不太正常,与去年同比计算出的增长率显得有点异常。要科学地评判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以2008年同期作为基数,运用“环比连乘平均法”来算出接近实际的增幅。

  根据这一方法算出的结果,近两年上半年我省GDP的平均增速为9.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幅为1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幅为2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为9.9%,农民现金收入平均增幅为10.9%。除了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幅明显高于其他指标之外,其他四大收入增速指标之间差距很小。

  再看看30多年来几个分配指标平均增速。从1979年到2009年按现价计算,劳动者报酬年均递增17.8%,生产税净额年均递增19.3%,营业盈余年均递增21.0%,增幅的确呈现“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劳动者报酬”的格局。再以规模以上工业为例,从1999年到2008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年均增长30.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8%,工业企业人均工资增长12.8%。几大指标收入增幅的差距是比较大的(见表1)。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认为,去年在收入分配格局上出现的居民收入增幅高于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幅的反转性突破,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期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这种特殊现象随着经济刺激政策效应的减弱而逐步减弱,甚至出现复归,是正常的。毕竟多年来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不可能一两年就完全扭转。但可以肯定的是:旧格局正在发生量变,居民收入的增幅与企业利润及财政收入的增幅,目前正在往缩小的方向演进,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随着国家收入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这种良性的变化将会进一步加强。

  南方日报:劳动者报酬比重偏低,老百姓消费力不强,不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但不少人也指出,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而工资收入在短期内过快增长,将明显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其赢利能力,乃至削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请问如何在这“两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邱俊:我认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将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从分配不均逐步调到相对均衡。这样做,有利于各方利益主体慢慢地去寻找平衡点,有步骤、有次序地去适应新的变化。

  无论从历史或当前的情况看,我觉得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企业赢利水平和利润增长情况总体良好,可以适当让点利,适当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当然,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应该有所区别。近几年,广东最低工资指导线上调;最近,又出台了有关指导意见,力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这些都有利于劳动者工资收入的稳步提高。

  而在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中,政府可通过财税杠杆,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状况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首席记者邓红辉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