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写:蒙古族小伙哈达从牧民成为产业工人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10:45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常昕):21岁的蒙古族小伙子哈达从小生活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草原上。近几年,随着当地减少放,保护草原措施的推进,当地的农牧民陆陆续续往城镇搬迁。2009年,哈达正式成为县里一家矿业企业的技术员,从一个牧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地道的产业工人。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哈达的故事。

  2007年,哈达高中毕业,但高考成绩不算理想。摆在哈达面前的有几条出路:一是复读一年再冲刺高考;二是在牧区随父母务农养畜;三是外出打工。这道棘手的选择题愁坏了哈达和他的父母。就在这时,县里传来的一个好消息让一家人眼前一亮,哈达的大学梦有了着落。

  哈达说:“我正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业局到嘎查(村)里跟我父母说,可以通过委培的方式到江西理工大学培训两年,大学读一年半,再回到这边的厂里实习半年。有这么个机会,我问问父母的意见。当时我母亲说,如果不去念书,在家里也没事干,出去打工也不是很理想。问我愿不愿意,我也同意。”

  就这样,在当地就业部门补贴培训项目的支持下,哈达选择了一个与家乡发展密切相关专业,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哈达说:“当时学习选矿专业的,因为我们这边矿山资源比较多,政府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委培了一些矿山相关的技术人才。”

  其实,哈达并不是那一年唯一一个走出牧区念大学的孩子。2007年,阿布日图村共有5个高中生参加了这个委培项目,他们也是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县)“送出去”项目的首批牧民子弟。那么,乌拉特后旗为什么要在牧区推行委培大学生的计划呢?原来,这是当地牧民向城镇转移过程中的一项配套措施。

  据了解,乌拉特后旗共有240多公顷的草场,受气候干旱、过度放牧等因素的影响,草畜严重失衡,草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牧民的生活和畜牧业生产也深受威胁。因此,自2003年开始,当地开始了大规模的草原生态治理和转移牧民的工作。而移民过程中,牧区青少年的教育和就业问题也令当地政府颇费脑筋。最后,政府与有关高校达成协议,对高考成绩不理想或待业在家的牧区孩子进行委托培训,毕业后到当地矿业企业就职。这个办法不仅稳定了社会秩序,还满足了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乌拉特后旗就业局副局长段利青介绍说:“实行退牧还草之后,许多农牧民的小孩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社会上打架斗殴的事件比较多,刚从学校毕业,去工厂里干重活也不想干,每天呆在家里。后来我们政府联系了江西理工大学,头一批我们选了46个孩子去进行为期(近)两年的培训。政府给每个孩子补贴40%的学费,一年学费是6000元人民币,政府给补贴2400元。现在这些孩子都回来了,都在企业上工作,而且都干的很不错。”

  哈达说,在南方城市生活和学习了将近两年,他的眼界开阔了很多,也结识了不少各地的朋友,这段精彩的人生经历让他难忘。回到家乡的哈达在矿业公司从事化验员的工作,有着稳定和不错的收入。他十分庆幸于自己当年的选择:“大学生活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认识了很多外地的朋友。现在上班一年多了,一个月的收入大概在1700到1800元左右,足够我用。现在如果干别的工作,比如服务行业,收入肯定没有这么高。”

  在乌拉特后旗就业局副局长段利青看来,像哈达一样的牧区孩子已渐渐融入城镇的生活节奏,实现着从牧民向新生代产业工人的转变,他们也将拥有跟父辈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和人生轨迹。段利青说:“他们跟城镇的职工已经看不出区别了,已经融入到城镇里。这一代不应该再叫农民工了,应该叫新生代产业工人更合适。通过委培的形式让这些孩子上大学,受到熏陶、学到知识,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职业生涯肯定有很大帮助。他们的生活跟他们的父辈肯定不一样了。”

  目前,哈达的父母还没有从阿布日图牧区迁移到镇上。哈达也希望能尽快把父母接到城里,跟自己一起开始城镇里的新生活。为了逐步解决这种农牧民与孩子分居牧区和城镇的情况,就业局专门为牧区牧民举办了创业培训班,从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牧民进城开展新型养殖。乌拉特后旗就业局副局长段利青说:“我们希望通过小孩子走出草场,来带动大人,实现整体移出。有的家庭的孩子已经出来了,父母也想出来。我们正对这些父母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搞特色养殖和种植,而且都为他们提供扶持,比如把(城镇里)闲置的房子提供给他们进行特色养殖、种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