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会:欧盟馆举行"蓝草"编织工艺推介活动(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10:57  国际在线

  

世博会:欧盟馆举行"蓝草"编织工艺推介活动(图)

  蓝草项目贵州负责人 陈问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殷欣):日前,在上海世博会欧盟馆举行了一场民族特色浓郁的“蓝草”编织工艺推介活动。现场来自贵州、四川、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向观众展示了传统民族刺绣和编制手工艺。这是一项由欧盟等出资的扶贫活动,通过组织培训,交流合作等活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提供新的工作机会,并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向您介绍这个充满希望的“蓝草”项目。

  地处中国西部大山深处的贵州省咸宁州石门坎地区,自古就世代聚居着苗族的一个支系—“大花苗”。他们拥有独特的民族服饰和生活习俗,然而由于地处偏远、群山阻隔,除了传统农业生产之外,当地居民们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平均每家的年收入只有几百元左右。来自贵州石门坎的苗族少女胡天慧这样描述她家乡的生活:“在我们那个地方,因为属于高寒山区,所以种的都是土豆、玉米,其他的(农作物)都没有。种的玉米还用来养牲畜,其他的收入都没有。”

  2010年1月,作为欧盟援华的重要内容,一项名为“蓝草”的扶贫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包括胡天慧在内的四川、湖南等地的苗族、羌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妇女成为了这个项目帮扶的对象。与一般扶贫项目不同的是,这个项目并不直接提供经济上的帮助,而看中的是少数民族妇女们世代相传的精湛的刺绣纺织技艺。贵州省“蓝草”项目负责人陈问女士介绍说:“‘蓝草’的扶贫方式与其他项目不一样,它是给一个正确的理念,改变以往直接给钱和物来帮助的方式。‘蓝草’是让她们妇女自己组织起来传承历史文化传统,并且防止经济发展下(人口)过度迁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新的负面影响。”

  让少数民族妇女不离开家就可以改善生活条件,为其提供培训,必要的市场指导和支持,这就是“蓝草”项目的主要工作。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古老的少数民族手工艺却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来自贵州石门坎的胡天慧说,过去在她们那里,女孩子要是不会做针线活都找不到好婆家,但是现在已经有不少的年轻女孩子不会做传统节日盛装的纺织刺绣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