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动不动就“亮剑 ”是简单化想法 专访著名外交家吴建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11:17  大众网-齐鲁晚报

  

动不动就“亮剑”是简单化想法

  他,22岁进入外交界,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当过翻译。

  他,作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第一批常驻联合国工作人员,亲历了新中国外交的破冰之旅。

  博学与机智为他赢得了“魅力外交官”的称号。他便是即将登上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齐鲁晚报主办的“齐鲁大讲坛”的著名外交家、前驻法大使、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

  国际风云变幻中,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处于何种境地?中美关系何去何从?南海问题如何解决?针对一系列的国际热点和外交形势,记者28日赴北京对吴建民进行了专访。

  国家领导人个人感情影响着外交关系

  齐鲁晚报:自1994年至2003年,您在欧洲当了9年大使。在所接触的外国领导人中,您最欣赏的政治家是哪一位?

  吴建民:我比较欣赏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让我最佩服的有一件事,2003年,美国要打伊拉克时,他坚决反对,直截了当地对美国人讲:你要打,肯定会陷入困境。他还在世界上做了很多游说工作,试图劝阻战争的进行。这点很不简单。

  齐鲁晚报: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您跟他打过交道吗?如何评价他?

  吴建民:我跟萨科齐当面打过交道。这个人很聪明,他了解法国民众的需求,所以会以高票当选。但是他跟希拉克总统不同,希拉克总统1932年出生,萨科齐1955年出生,中间差了23年。另外两人经历也不一样,由于他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跟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的一些敏感问题体会不深。比如前几年,他对西藏问题的做法,就引起了中国老百姓的不满。

  齐鲁晚报:在您看来,国家领导人个人的喜好和个性,对国与国关系的发展是否有影响?

  吴建民:当然有影响,领导人也是人,有自己的个性和爱好。比如希拉克总统,他非常喜欢东方文化,到中国来过几十趟。有时候工作很劳累,心情不是很好时,他会听中国音乐,让心情平静下来。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的爱好,他在同中国领导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对有些问题的看法比较深入。他知道中国的潜力很大,发展很快,因此在很多问题上持商量的态度。

  另外,希拉克总统对整个人类文明都有着深入的了解。他去西安的时候,第一个提出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至今当地的人对他这点念念不忘。

  齐鲁晚报:作为驻外大使,在同各国领导人的交往中,是否会对其个人政治前途加以预判?您的预判有没有失误过?

  吴建民:那是当然,作为大使,一定要准确判断该国领导人的未来发展。由于长期搞外交,我总体上的判断还可以。这种判断不是单纯从表面观察,也会通过跟很多朋友的交流进行判断。

  2002年9月,朱镕基总理访问法国,法国总理拉法兰请他吃饭。聊天时,拉法兰告诉朱总理,当时在驻法大使中,第一个看出他能当总理的就是吴大使。

  因为在拉法兰当选总理之前,我对他进行访问,他陪我参观一个当地很有名的教堂,当时我就问他是不是要当总理了,他笑而不言。

  中美关系如完全失控要出大乱子

  齐鲁晚报:7月26日,针对南海问题,希拉里发难,中国外长杨洁篪强烈回击,有人认为,希拉里挑起南海争端,或迫使中国提前“亮剑”,您如何看待?

  吴建民:我不赞成“亮剑”这个提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二战,中间只有25年,但二战结束到现在,已经65年没有打过。这跟时代的变化有关。

  现在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也有分歧,有分歧就要讲出来,有分歧不一定就要打仗、就要“亮剑”。战争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阿富汗战争打了105个月了,但没解决任何问题;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了,也没解决问题。

  今天的大国之间没形成对立的军事集团,这是一个新的现象。因为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太高了。比如说有一个美国人开玩笑说,干吗要买中国的东西?不买了。我说,那你就要光着身体了,因为从里到外的衣服很多都是中国制造的。

  还有一个例子,1975年,我在美国,曼哈顿停电7个小时,整个大街都乱了,当时我就感觉,美国这种国家打不起仗。现在谁都打不起,不光美国。

  南海问题,总体上是平静的,有关各方面要和平解决。一旦大国之间出现分歧,就马上说要“亮剑”,这是简单化的想法,我们不能忘记时代的变化。

  齐鲁晚报:中国政府已把南海问题列入国家核心利益,如果继续采取谈判解决的方式,恐怕只能维持现状,中国是否允许“核心利益问题”久拖不决?

  吴建民:涉及到领土问题当然是核心利益,但不是提到核心利益就要打仗,可以通过对话解决,今天不能解决,明天可以解决,明天不能解决,后天可以。并且现在的亚洲国家都赞成和平解决。我们处在亚洲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相互依存度很高,如果今天出现问题,明天就要打仗,那这个世界就大乱了。

  齐鲁晚报:有些人认为现在美国把中国当做假想敌,已经列入事实上的军事包围圈,中美之间“必有一战”,这有没有可能?

  吴建民:这个问题我要讲一个事情,当初我们新中国刚成立,受到的外围威胁比现在大得多,但我们走过来了。因此,我认为,中国面临的威胁,不能掉以轻心,不能麻痹大意,但也不能夸大。因为世界上有两股潮流,一股是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一股是冷战、对抗的潮流,而目前前一股潮流是逐步发展壮大的。但由于我们从旧世界过来,20世纪是人类最血腥的世界,有些人还存在冷战思维,因此难免会有这种想法。

  有一次在美国,我直截了当地说,你们把中国当做假想敌,这是某些人的看法,但请你们不要忘记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之间是较量过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你们都没占到便宜。我们热爱和平,但如果谁把战争强加给中国人,那不会有好结果的。齐鲁晚报:有人将今年定为中美风险年,半年多过去了,您怎么看待这种评价?随后几年对于中美关系的走向,您有什么预判?

  吴建民:年初,我参加一内部的研讨会,有些人对中美关系比较悲观。我当时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中美的确有分歧,有些问题要吵架。但是要看到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在发展而不是在减少。

  在这个前提下,双方都做了努力。华盛顿会议之前,中美之间通过对话进行了进一步沟通;5月份,中美之间进行了经济与战略对话。现在南海问题上出现分歧,我们也还在谈。

  总的来说,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双方之间的摩擦和吵架不可避免,但双方认识到对方很重要。我们不能让这种关系完全失控,一旦出了大麻烦,对双方和世界都不利。

  中国人不怕大灾大难怕的是忘乎所以

  齐鲁晚报:有人说,回顾这几年来,中国缺乏像吴建民式的对外交事态的理性思维,不缺“愤然而起”的鹰派外交家,您认为您是否属于温和的鸽派?如何看待这种评价?

  吴建民:我之前说过,我不属于哪一派别,如果有派别的话,那就是维护中国利益一派。一个人在外交上的风格,跟他的成长和见识有关,同时也跟特定的环境和条件有关。

  外交是国家行为,外交辞令不是官方辞令,而是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外交家是用实例去说服,拍桌子骂人谁都会,关键是理要讲得清,不是谁的声音响就听谁的。

  齐鲁晚报:另外也有人质疑您曾经说过的中国“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还要再管100年”,并有个别人对您进行人身攻击,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吴建民:“韬光养晦”是小平同志留下的遗产,在国内有些人质疑时,家宝总理出来讲过,“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起码要管100年”,因此这不是我说的,而是中央的方针。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我打一个比方,一个人在社会上,是飞扬跋扈好,还是夹起尾巴做人好?当然是夹起尾巴做人好。中国在国际上发展,如果张牙舞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而谦虚待人,尊重他人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中华智慧。

  还有另一层道理,我觉得中国人不怕大灾大难,怕的是忘乎所以。一旦头脑发昏,那要出大乱子的。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整理,未经吴建民审阅)

  8月1日(周日)14:30—16:30吴建民将来济南,做客“齐鲁大讲坛”,深度讲述世博会与世界外交热点背后的故事。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