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斯人已去 风范永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1日03:42  大众网-大众日报

  一位“科 学巨人”静静地走了,离开了他一生为之牵挂的祖国和人民,也带走了无数中国人的深切怀念。

  爱国——是他终生不渝的情怀

  回顾钱伟长近百年的人生之路,爱国是他终生不渝的情怀。

  小时候,钱伟长便喜欢读古典文学,岳飞、杨家将精忠报国的故事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都曾激荡过他幼小的心灵。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钱伟长刚跨进清华的校门。他本来是立志学中文的,可是他感到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不受别国的欺负,就必须有强大的科技。他决定弃文从理。

  正是这种爱国信念的激励,钱伟长走上了科学之路。

  1946年,在国外生活得很好的钱伟长回到国内,到清华大学任教。他曾回忆说:“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去。虽然回国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一个暖水瓶,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更从来没有对国家丧失过信心。”

  1947年,钱伟长获得一个赴美从事研究工作的机会。当他到美国领事馆填写申请表时,发现最后一栏写有“如果中国和美国开战,你会为美国效力吗?”钱伟长毅然填上了“NO”。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与制定

  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他提

  出专业计划包括原子能、导弹航天、自动化、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钱伟长说,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专业。

  探索——是他一生一世的追求

  钱伟长是中科院资深院士,历任

  2000年5月,钱伟长在伏案写作。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英文《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主编。作为科学巨擘,钱伟长的科学贡献彪炳史册。

  1940年夏,钱伟长从上海起航,开始了公费留学生活。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钱伟长是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很快,他们合作共同攻克了板壳内禀统一理论这个世界性的难题。这时,钱伟长仅28岁。

  1941年5月11日是现代航空大师冯·卡门的60寿辰。为了向他表示祝贺,美国科学界的著名学者决定出版一本高质量的论文集。在这本论文集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钱伟长。他是论文作者中最年轻的一个。

  钱伟长在自己的论文里,提出了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被世界公认为“钱伟长方程”。

  由于钱伟长的出色成果,多伦多大学于1942年授予他博士学位。就在这一年,他离开多伦多,来到了冯·卡门的门下,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与钱学森一起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领域成果卓著。

  然而,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回国,在母校清华大学当了一名普通教授。

  1949年至1956年的短短几年间,钱伟长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参与制定了我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他还和周培源、钱学森、郭永怀等一起,为确定我国力学发展方向及力学人才培养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钱伟长的科研成果与心得更加喷发而出。在科研上,钱伟长甚至什么领域都去研究,什么领域研究都有收获,于是有人戏称他为“万能科学家”。

  育人——是他数十年来不变的心愿

  钱伟长不仅是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样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教书育人是他数十年来不变的追求与心愿。

  1983年,钱伟长履任上海工业大学(后来,上海工大和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原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新的上海大学),开始了他人生新的起点。

  调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后,钱伟长就倡议“ 拆掉四堵墙”:学校和社会之墙;校内各系科、各专业、各部门之墙;教育与科研之墙;“教”与“学”之墙。为此,他抓师资队伍建设,抓科学的学制建设,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抓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

  钱伟长还提出,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

  立德、立功、立言,一个人必会被纪念、被景仰。今天,一代大师钱伟长溘然长逝,但他的风范将永存天地间。

  (据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