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人的电影 一辈子的电影

  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在大灾大难前,还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美德。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正是这点点滴滴的事迹汇聚,推动着整座城市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放了一辈子电影,没想到自己的事迹却被别人拍成了电影,61岁的何福全的人生平凡而又传奇。32年的热爱,32年的坚守,邛崃市高何镇何场村的农民放映员何福全为乡亲们放了一辈子坝坝电影。在漆黑的夜里,他摔伤过,在崎岖的路上,他跌倒过,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对放映事业的热爱。我们看到,在他对工作热爱的背后,是对乡亲的一腔深情,是对尽一己之力满足别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懈努力。

  如果您曾经是坝坝电影的“粉丝”,或是“何电影”的观众,从即日起,请您拨打本报热线962211,向我们讲述您与坝坝电影的不解之缘,分享您的故事和感动。

  电影,是光影的汇聚。何福全从光影里走来,带给乡亲的是一个个彩色的世界。放了一辈子电影,除了得了一个“何电影”的大名,他还走进了法国导演的镜头,成了纪录片《轮子上的影像》中的主角。

  成都邛崃,高何镇何场村的老街瘦瘦长长,蜿蜒地伸向远方。这条茂密的小道,一头通往何场老街何福全的家,一头系着乡亲们对影像和生活的期盼。32年来,何福全每天都要从这条小道经过。正是这条小道,记下了他工作的沟沟坎坎、苦辣酸甜,更记下了他对未来的期盼。

  何福全经过时,如果扛着锄头,就说明他正前往地头开始一天的农活,如果他骑着摩托车,车后载着几个大箱子,那么他就正前往给村民放电影的路上。

  就因为喜欢看电影,就一直给别人放电影,这一干就是32年。32年里,邛崃市农村电影放映员何福全,走遍了附近的乡镇、村舍和学校。从最初的一辆自行车,到后来的摩托车,无论山路崎岖,无论寒风刺骨,何福全为乡亲们放电影,一场不落。如今已61岁的他,心中仍然对工作充满了无限的热情,“我还要再放10年。”老何自信满满。在他对放映事业热爱的背后,是对乡亲的一腔深情,是对尽自己之力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不懈努力。

  他们都叫我“何电影”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看电影,我最喜欢看的是《卖花姑娘》。金达莱的故事太感人了,我记得当时电影院里一片哭声,太好看了。”何福全说,上世纪70年代,他刚开始接触电影,《卖花姑娘》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他便一直想从事能够看很多电影的职业。1978年实行农村责任承包之后,何福全的梦想成真了,他开始在村里放坝坝电影,也有了与电影有关的收入。

  与物质的匮乏相比,那年头可供精神消费的产品更是凤毛麟角,当时电影放映员是一个很受尊敬的职业,一到放电影的日子,还没进村,一群毛孩子便在村口大喊,“何电影来啦,何电影来啦!”搭木桩、拉幕布,乡亲们便帮忙弄好,坐在坝坝里等着电影的开场。

  在高何及周边的几个乡镇,也许很多人都不晓得何福全是哪个,但一说“何电影”,他们准晓得。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视普及了,看电影的人就减少了许多,许多像何福全一样的电影放映员都改行发财致富去了,老何也闲时干些别的营生,但为乡亲们放电影却一直没停过,“‘何电影’不是白当的,我干这行是干定了!”何福全说的话,像丢在泥地上的石头,一砸一个坑。

  遇上危险的时候多得很

  在高何、南宝、太和三个乡镇,有的村社在山里,有的村社非常遥远,何福全一出去挨村放电影,常常几天都回不了家。在整天连轴转的情况下,危险也时常暗暗悬在他的头上,何福全曾经有三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最近的一次非常严重,肩部的骨头至今都还未平复。

  2004年的时候,放完电影的第二天早上,何福全从山上下来,当时连人带摩托摔下山路,昏了过去,过了很久才被附近的村民送到了卫生院。当时家人都劝老何别干了,但他在家里躺了20多天后又骑着摩托上路了。“太危险了,他每次出去我的心就揪着,山高路远的,只有等他回来我的心才放得下。”老何的老伴侯大姐说。

  在何福全的心中,途中遇到的危险远远比不上电影给他带来的欢乐多。“看到他们爱看我放的电影,我心里就觉得值了。”老何说,去年,老何给村民们放了讲述汶川大地震的影片《惊天动地》,老婆婆看了眼泪直流,个个都说好,每场座无虚席。

  把放映机拆了我都能装上

  上世纪80年代,老何自己买了套电影放映机,当时花了3000多块钱,老何对这套老机器非常有感情,拉线、放胶片、开机,每一个程序他都烂熟于心。“就这个机器啊,你拆了我也能装上。”老何说,但机器是16mm的,太过时了,画质和音质都不好了,现在也不用了。

  2007年,老何结束了自己“单干”的日子。金沙数字院线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邛崃分公司成立,将农村电影放映员“收编”,在邛崃境内成立了12支农村放映队。虽然每个队只有一个人,“自己也有了‘队伍’,还有了新机器。”老何心里非常高兴。

  电影公司的经理汪宏是何福全的老熟人了,一提到老何,他就满口的表扬,“2007年,电影公司专门对农村放映员进行了相关培训,老何学得又认真又快,一会儿操作起来就得心应手。”对于电影公司给他的“新装备”,老何非常地满意。“这玩意儿高科技,一次能装十部电影,效果也好。”老何对他的新“搭档”赞不绝口。老何对“老家伙”也不冷落,虽然不用了,老何仍经常给它通通电,擦擦身。

  就怕家人担心

  “东西拿全没有?路上小心哈!”每到放电影的傍晚,何福全的妻子侯大姐就会一边帮丈夫把设备装上摩托车,一边不厌其烦地这样叮嘱。30多年来,无论是寒风刺骨的夜里,还是夏季炎热的夜里,侯大姐心里一直牵挂着在外的丈夫,盼望他早点归家。

  侯大姐1980年与老何相亲结婚,至今已有30个年头。“以前就知道他是放电影的,但就是担心他走这走那的,危险得很,如果晚上下雨,我一般就睡不着。”对于侯大姐的担心,老何有些不满,“我喜欢放电影嘛,但就是怕他们担心我,他们不晓得,放电影对于我来说有多重要,不让我干了我肯定连觉也睡不着。”

  平常闲来无事的时候,老何就弄孙为乐。老何的孙子今年5岁了,看到爷爷弄放映机,孙子经常过来凑凑热闹,“我孙子很聪明,教他弄机器,一教就会。”老何的两个儿子在成都打工,儿子很支持他的工作,他的第一辆摩托车就是在儿子的鼓励下买的。

  老何说,现在自己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这跟自己所钟爱一辈子的电影是分不开的。“再苦再累也过来了,我想,我还要再干十年。”说到这儿,老何一脸的自信与幸福。

  放电影的“男一号”

  就在何福全决心再延续10年电影放映事业的时候,电影却给了他另一个“惊喜”。他的故事为法国导演莉莉安·凯尔马德克所知,在82岁的法国导演的纪录片《轮子上的影像》中,何福全32年的经历成为了其中的内容。

  放了一辈子电影给别人看,现在却成了电影里的主角,有人戏言,何福全“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何福全很坦然:“我就是一个放电影的,没有想更多,大家要看电影,我就要放。”何福全放电影,源于他对电影的爱,何福全演电影,源于他爱电影。

  何福全与法国导演合作得很愉快,何福全说,因为大家都爱电影,虽然语言不通,交流不便,但电影却是共同的语言。

  放电影放成“男一号”,何福全一辈子的电影很快乐。

  张丹 本报记者 付启 摄影 王若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