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江学者”请来院士开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1日04:21  重庆时报

  

“两江学者”请来院士开评
昨日,重庆首期“两江学者”人选专家评审委员会上,专家对应聘者的简历进行初选本报记者 马力 摄

  今年4月,重庆发布了“两江学者”首期25个特聘岗位。“两江学者”即重庆的首席科学家,他们将作为带头人引领某个领域前进,也是重庆冲击两院院士的候选人。

  昨天上午,我们全程参与了评审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次,我市专门邀请了德高望重的院士专家担任评委。在实名投票后,12人被“一审”淘汰,28人将进入到今日上午的答辩环节。首期“两江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选,将待市委、市政府审批后揭晓。

  “国家奖有时也充斥人为因素”

  “参选人是一票否决,还是照着评审办法一条一条量?”周宏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次在评审中担任理医农学组长。

  选“两江学者”需要严谨细致,因为这不仅是一项荣誉,所以他想弄清楚。当其他评委发言时,他一直在看手中的资料,不时用笔勾画,喝茶时眼睛也没离开。

  看到评审条件要求有国内外获奖认定,他发言了:“评院士时,有的连一个国家奖也没有,有的拿了三五个也当不了院士。成就的评价不应仅仅看获奖情况,国家奖有的时候也充斥着人为因素。”

  “能不能给我们一点余地,选人不能用尺子量,否则用电脑就可以选了。”周宏灏觉得,资料评审只能通过一张A4纸上的文字来了解人选,花哨的奖项最好不作为硬性条件,答辩方知实力。他的疑问和建议当场得到了解答和采纳。

  评不上的位置先空着

  “评多了好整,评少了咋办?我们是就按23个名额来评,还是怎样?”华中师大杜时忠教授是评委之一,他想知道“评”的强度。

  凡是评什么,往往顾忌很多,地域、系统、男女……一般的评审,早把坑挖好,再选合适的萝卜。

  “宁缺勿滥,能评几个是几个,不要充数。”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评审委员会主任姜平一听,马上回答,评不上的位置先空着。

  “特别优秀的怎么把握?”武汉大学教授、评委周叶中问,“有的人若没达到硬性条件,但其影响力已超凡,算不算?”

  在关于学术技术水平这一条件中,我市将“在本学科、本行业有重大影响”细化为近5年出席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专著、取得发明专利成果等量化指标。

  对于大家的疑虑,姜平说,相关评审条件只是一个参考,在评审时,评委们是要真实表达个人意见的。

  本报记者 牟晓晖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