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们跳的不是舞,是幸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1日07:05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白彦平 栾吟之

  烈日当空,世博园内白色遮阳伞点点。

  前天 13时 45分,气温超过36℃。走累了的游客们早早聚拢在市民广场前,等待14时开演的社区市民活动《七彩长宁 璀璨虹桥》专场演出,顺便坐下来短暂休憩。

  红色的舞台、奔放的音乐。虽然已是第20场演出,可作为第一个上场的表演队,周家桥街道的演员们还是互相打量、提醒需要注意的细节:你的妆有点花了、你的裙角折起来了……

  领队游伟上场前拍着手掌、提高嗓门:“这是我们的倒数第二场演出,一定不能松劲啊,要把最好的精神状态拿出来!”

  14时整,在欢快激情的民乐联奏声中,集西班牙舞、拉丁舞、波尔卡舞、印度舞、日本舞以及中国民族舞蹈在内的开场舞《五洲风情》一下子吸引了游客们的眼球,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驻足观赏。两名黑人游客和着节拍,扭动身躯,用生硬的中文告诉记者:“这是上海传递给世界的热情。”

  老头老太蹦蹦跳跳秀歌舞

  世博会184天,市民广场露天舞台每天连续三场群众文艺演出,本市18个区县的群众演员轮流献艺。

  “一帮老头老太蹦蹦跳跳,能有什么好看的?”没看过节目的人,一听说是社区居民表演,投来怀疑的目光。

  开演前,记者来到设有8排观众座椅、10顶遮阳伞的观众区。有一对小年轻上前打听节目内容,得知是社区表演后露出些许失望的表情,找了两个能遮阳的座位坐下来,“算了,就先歇歇脚吧”。

  然而,待音乐响起,舞裙开甩,原本略露疲态的观众个个来了精神,一时间,掌声、尖叫声不断,引得舞台后不远处排队进生命阳光馆的游客也纷纷踮脚观望。

  看张静芬阿姨,舞动一袭火红西班牙舞裙,瞬时化作冷艳舞娘;王丽丽阿姨的印度舞婀娜多姿,金色的舞服铃铃作响;游伟大叔,身披红色披风,头戴牛仔帽,怀抱吉他,俨然一个西部牛仔;消防员“外援”熊飞,一个分腿开衩跳跃就有一人多高。

  75岁的陈学洲,是最年长的演员之一。他将1.5米长的龙形长条风筝作了改装,把细长的飘带系在空竹尾部,旋转过程中仿佛一条“中国龙”腾空飞舞;空竹顶部还安装一个带有充电电池的小灯泡,傍晚演出时,小灯仿佛萤火虫随空竹上下跳动。“让全世界人观赏上海的弄堂游戏”——这个心愿在陈学洲脑海里盘旋多年,如今终于实现了。

  63岁的周士南一捋齐腰长须从观众席中走出,两曲动情的葫芦丝独奏,惹得全场观众齐声鼓掌打节拍。他也激动得两眼噙泪,屡屡走到舞台最前沿和观众交流。

  最惊艳是那一队手执桃花扇、身着荷叶绿的老太太,身段婀娜、步履轻盈、笑容可掬,动人的舞姿不见丝毫忸 作态,岁月沧桑背后那种笑容直暖人心。

  “他们跳的不是舞,是幸福!”游客路先生不由套用当下流行语,发出这样的感叹。

  精益求精节目数易其稿

  毕竟上了年纪,为在世博的舞台上展现上海人的幸福和热情,这支由184名社区居民、社区单位职工组成,平均年龄近60岁的表演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去年得知可以到世博园演出后,国际社区周家桥街道立即着手从20多支文艺团队里选拔骨干力量,筹备参演节目。

  “业余演员,专业水准。”领队游伟深感任务艰巨,他们请来专业老师指导,加班加点排练。每周三下午三个半小时,是队员们雷打不动的排练时间。

  精益求精,节目数易其稿。“我们现在上场表演的开场舞,已经是第5个版本了。”周家桥文化中心主任高进云边用DV记录队员们的表演,边告诉记者,由于高强度的练习,队员们人人都磨破了几双舞鞋,受伤更是家常便饭。可大家没觉得苦,因为“在他们看来,能到世博园区演出,那是一种荣誉”。

  第一次去园区演出的那天,大家约好早上6时45分在天山电影院门口集合,统一乘大巴前往世博园。62岁的张振英阿姨家住闵行,凌晨5时就出发,赶地铁10号线第一班列车,再换乘519路公交车,路上花了一个多小时,“虽然有点折腾,但特别兴奋”。在开往世博园的大巴上,游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西洋参片分给大家:“含上一片,精神一点!”

  最后一天表演中,12位表演 《活力拼图》健身舞的阿姨又遇到了新问题,他们这个“黄金组合”中的一人因种种原因无法到场。演员人数从偶数变为奇数,意味着队形要有大调整。队员们紧急加班排练、编动作。要知道,在1分30秒的表演中,她们得连续变换18个造型。

  厚厚演出服都湿透了

  前天上午10时3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再次发布高温预警。

  11时04分,刚刚表演完开场舞,长宁消防支队长宁中队的熊飞和其他男演员一同来到舞台背面的隐蔽区域,这里就是他们的更衣室。

  脱下被汗水浸湿的紫色演出服,擦干汗,光着膀子凉快几秒钟,马上换上黄色演出服——熊飞第四个节目又要上场,担当《拐杖操》的领舞。没有其他节目的演员则回到3号地下室休息。

  中午12时许,演员们肚子饿得咕咕叫,许多人来不及换下演出服,直接到窗口排队领饭,而仙霞街道倪敏凤阿姨等民族舞演员们却不行。她们连演两个节目,已经先后裹在两套厚厚的民族演出服里坚持了30分钟,“得赶快换上自己带来的轻薄汗衫”。倪阿姨说:“都湿透了,穿着演出服,哪里还吃得下饭啊!”

  午饭后至14时的演出前,有两个多小时可供演员们休息。休息地点就在地下室,用蓝色活动板搭建起来,入口处贴着男、女休息室的纸条,防止走错门。走进休息室,只见里边又分为多个小间,分别供在世博园各处表演的演员使用。小间里并排放了两组10个长凳,每组长凳可勉强躺下3个人。游伟等人就在长凳上铺上纸箱板,盖上演出服午睡。

  女演员们就没有这么“潇洒”了。“那种长凳是镂空的,睡在上面,冷气透进来,可以从背心冷到全身。”60岁的程晓乐说,起初她们女同志也在休息室午睡,可因为室内外温差大,好几个人着凉感冒,再也不敢睡了。不午睡,怎么打发时间呢?阿姨们有新办法: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聊引以为傲的子女们,有的穿起各种舞蹈服装拍照留念。“这是日本和服、这是西班牙舞裙……”张振英阿姨从休息室拿来相机打开给记者看,她说她要把所有的演出服都穿一遍。

  最后一天才逛世博园

  新疆舞领舞周萍莉阿姨在台上魅力四射,可一下台,马上就得给左手腕戴上固定支架。原来,进园前两天,她不慎从椅子上摔下,左手掌骨折了。医生嘱咐她至少静养一周,可她思想斗争了一夜,决定还是瞒着领队和队友,进园照演不误。从第一场演到最后一场,她都在上场前一刻取下固定支架,跳完后立即重新戴上。

  “自己的国家举办百年难遇的盛事,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所以一定要热情参与出份力。”今年60岁的周阿姨动情地说:“我这个普通市民要是错过在世博会上表达自己这种感受的机会,可能就要等到下辈子。”

  跳苗族舞的孙礼华阿姨很认同周阿姨的说法:“我们这代人的情怀,同辈人最能体会。”舞台上容光焕发的她,其实并非生活中的幸运儿。她今年56岁,病退在家多年,去年丈夫病逝后,她独自照顾老父和未成家的女儿。尽管生活担子很重,但她还是全情投入世博演出。“我爱跳舞、爱表演,现在步入中老年,做一次自己喜欢的事就足够了。”令孙阿姨欣慰的是,家人都很支持她,正在住院的老父亲叮嘱她,“不要来陪夜、要为国家增光”,女儿也主动揽下家务事,让她没了后顾无忧。

  演员们告诉记者,演出队一直是统一行动,在中场休息的时候,绝对不可以擅自离队。每天表演结束后,若想参观世博园,还得事先请假。领队游伟告诉记者,不少队员其实到现在都没有逛过世博园,“一天下来,累都累死了”。直到最后一场演出圆满结束,回程大巴终于空了一大半。“大家决定抓紧最后的机会,再累也要好好逛逛世博园,作为对自己的奖励。”

  21时30分许,记者再次电话联系游伟。电话那头,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几个人排队看了德国馆、冰岛馆,刚刚离开世博园,“大家都很开心”。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