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科学巨擘 传奇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1日07:30  深圳特区报

  

科学巨擘传奇人生
科学巨擘传奇人生
7月30日,上海大学的学生用卡片寄语的方式表达对钱伟长校长的追思。 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科学巨擘传奇人生
1935年清华大学理学院的毕业照。(资料图片)
科学巨擘传奇人生
钱伟长与钱学森、钱三强。 (资料图片)
科学巨擘传奇人生
钱伟长在母校江苏无锡荡口中心小学。(资料图片)
科学巨擘传奇人生
2005年10月9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在苏州度过了自己93岁的生日。时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代表苏州市为钱伟长送上了一幅松鹤延年的双面绣屏风。 (CFP供图)

  钱伟长

  生于1912年10月,江苏无锡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副校长,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早年与导师辛格合作,研究板壳内禀理论,开创了板壳理论新方向。他提出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被国际誉为“钱氏摄动法”。他是力学家,被海外媒体誉为力学之父;同时也是应用数学家,教育学家,社会活动家。

  考大学时物理仅得了18分

  钱伟长1912年10月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七房桥小村庄。7岁后,父亲把他送进了村里的一所学堂。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辍学。1925年,父亲受无锡县立初级中学的聘用,他才得以到无锡求学,不久,投考叔父钱穆任教的苏州中学高中部。

  1931年6月,钱伟长在上海连考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居然都考取了。此时叔父钱穆已到北京大学任教,他建议侄儿到清华读书。清华大学根据他的考试成绩——历史与国文成绩最好、历史还是满分,准备把他分到中文系或历史系去。

  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被列强欺辱的弱势,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他“弃文学理”,他决定读物理系,但叔父不同意。钱伟长就跑去找史学大家顾颉刚——因叔父很听他的话,想不到的是,顾颉刚满口赞成:“我们国家站不起来受人欺负,就因为科学落后。青年人有志于科学,我们应该支持。”

  可当时钱伟长的物理仅得了18分,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坚决不同意,而历史系主任陈寅恪又到处打听这位历史满分的学生为何不来报到。陈寅恪处由钱穆去商量,吴有训处由顾颉刚出面通融。最终,吴有训被这个学生的诚挚热情所打动,他对钱伟长说:“那好吧,你先在物理系学习一年,如果到了期末考试,你的物理和高等数学的成绩达不到70分的话,再改学文史不晚。”

  钱伟长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他刻苦学习,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一个学年下来,他各门功课的成绩均在70分以上。等到他从清华毕业时,吴有训教授把他收为自己的研究生。

  蒙蔽德军妙计获丘吉尔赞赏

  1935年,钱伟长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在导师吴有训的指导下做光谱分析。1940年8月,钱伟长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主攻弹性力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很快,他们合作共同攻克了板壳内禀统一理论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不久他就和老师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与爱因斯坦等著名学者的文章刊登在一本文集里。钱伟长提出的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是国际上第一次把张量分析用于弹性板壳问题上,那组方程式后被世界公认为“钱伟长方程”。

  1942年,获博士学位后,他来到美国著名科学家冯·卡门的门下,在喷射推进研究所任研究员。他担任的主要课题是火箭的起飞、飞行中火箭的翻滚、火箭弹道的控制等。

  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于是,这个难题被转到了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钱伟长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的火箭多发自欧洲的西海岸,而落点则在英国伦敦的东区,这说明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就如此了。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市中心地面造成被击中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

  这一招很灵。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由衷地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他并不知道,与德军玩了个雕虫小技的人并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钱伟长。

  抗战胜利后,钱伟长以探亲为由回国,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授。1948年友人捎信给钱伟长,告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进展较快,亟愿他回该所复职,携全家去定居并给予优厚待遇。可当他到美国领事馆申办签证,在填写申请表时,发现最后一栏写有“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钱伟长毅然填上了“NO”,最后拒绝赴美。

  与钱学森钱三强共称“三钱”

  解放后,钱伟长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进入了他学术上的第二个丰收期,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三钱”。1954年,钱伟长和他的学生合著的科学专著《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出版,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运用系统摄动法处理了非线性方程。“钱伟长法”被力学界公认为是最经典、最接近实际而又最简单的解法。第二年,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奖。

  在科研上,钱伟长什么领域都去研究,而在什么领域研究都有收获,于是有人戏称他为“万能科学家”。从被打成“右派”到1966的9年间,这位被困在清华园里的科学家先后为各方提供咨询、解决技术难题100多个。

  1968年,这位56岁的科学家被分配到北京首都特钢厂做了一名炉前工。在那里,他同样做出了贡献。炉前工很苦,用的铁棒足有52公斤重,一般人是拿不起来的,钱伟长当然更拿不起来,但他利用力学原理,把铁棒的一头放在一个和炉子一样高的铁架子上,再去另一头把铁棒按下去,这样就提起来了。工人们试了都说好。

  三年前,记者曾见过钱老一次。当时已是95高龄的他,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作为教育家,钱伟长是上海大学校长、国内十几所大学的名誉校长和教授;身为科学家,他是中科院资深院士、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所长、英文《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主编;作为政治家,他虽退出全国政协副主席岗位,但出任多个组织的会长。因此,钱伟长的忙也是著名的。

  我们问他您这么忙,要干到什么时候?他笑了:“我没有休闲生活,不抽烟、不喝酒、不胡思乱想,所以我身体健康。工作就是我强身健体的秘诀,脑筋用得越多身体越好。我睡眠时间不长,但睡眠效率很高。工作其实就是最好的休息。国家需要我工作到什么时候,我就工作到什么时候。”

  今天,又一位科技伟人走了——“三钱”中的最后一位。愿钱老在天国里不要那么忙!

  清华教授林家翘:

  钱伟长具有超前意识

  著名的应用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林家翘教授曾于1939年与钱伟长、郭永怀等共21人同期考取留英公费生,曾在中国清华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布朗大学等校任教。对近代应用数学和流体力学的发展作出很多贡献。作为与钱伟长同属一个学术领域,并且与其有过较深接触的科学家,林家翘在电话连线间回忆钱伟长生前故事,缅怀曾一起工作学习过的同仁。

  当在连线中得知钱伟长教授去世的消息后,林家翘表示非常震惊。回忆起与钱老的接触,林教授说:“我和钱老的渊源算是比较深了,在清华大学上学期间,他比我高两班。1929年,我们又一起考取了庚子赔款留英公费生,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突然爆发,船运中断,改派加拿大,当时我们在多伦多,由同一个导师带我们一起共同学习。”在电话连线中,谈到钱伟长生前的故事,林教授使用得最多的形容词就是“勤奋”。“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不管是在学术研究上还是在学生运动中,钱伟长都会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

  谈到钱伟长教授生前的贡献和学术地位,林教授更是感慨颇深。他说:“钱老的专长非常出色地运用到了建筑方面,很多圆顶的大型建筑正是延续了钱教授的理论基础,建筑材料得到了很多的节省。在应用数学这个领域,可以说钱伟长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于精神层面的财富,林家翘认为:“钱伟长对整个学校、甚至整个国家的前途一直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他所具有的超前的眼光和观念可以非常出色地指引后辈前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遭到德国V-2火箭的威胁,英国丘吉尔向美国求援。钱伟长、林家翘等人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运行火箭受到干扰缩短旅程的对策,有效地阻遏了德国的飞弹。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