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线工人收入高于普通管理人员 青岛港农民工有尊严有奔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1日04:13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王怡波

  

一线工人收入高于普通管理人员青岛港农民工有尊严有奔头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右)为农民工送西瓜防暑(7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朱峥摄

  刚走进屋,热意瞬时被空调扫去。干净、整洁、明亮的小房间,左边纵向排开一张写字桌、两张高低床,右边是6组柜子和1张高低床。窗口暖气上方挂着一个大大的“福”字中国结。

  如果不看门口贴着的“民工之家”红字,很难判断,这是6名年轻的青岛港农民工的宿舍。整个一层,有二十几间同样摆设的宿舍。不少房间开着,却没人在。宿舍管理员说,他们要么去上工了,要么趁着休息去图书室或者健身房了。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山东青岛港采访时发现,青岛港的两万多名员工中,有8000多人是农民工,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4成左右,有3075名农民工被录用为合同制工人,540多人担任了班长、副班长,37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在这里,当上副队长以后,堪称“金领”农民工,年收入达到12万元并不稀奇。这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线工人的收入比普通管理人员的收入高。

  从一窍不通到绝活儿高手

  来自山东临沂的23岁小伙子贾自刚最近在等一个很重要的消息:将妻子调进青岛港工作。“我刚向单位提交了申请,问题应该不大。”他认为,自己在单位表现不错,单位应该会同意的。

  2009年青岛港十佳优秀农民工、奖励6000元,突出贡献农民工、奖励1.6万元,青岛市技能大赛第四名,“自刚全能”绝活“掌门人”……一个个属于贾自刚的荣誉,足以证明他的表现确实不错。今年2月2日,他在老家结了婚,现在,只要妻子调进青岛港,“我就更幸福啦”。

  “自刚全能”与青岛港内其他成百上千的绝活儿一样,是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贾自刚说:“‘自刚全能’就是指青岛港所有的吊车我都能开,最小的16吨,最大的50吨。只有我能做到。”

  2004年刚到青岛港时,17岁的贾自刚“别说开吊车,就是汽车也不会开,干什么都一窍不通”。那几年,青岛港不断出台对农民工的保障、激励政策,贾自刚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青岛港干出模样儿。

  “光有决心远远不够,我能成长,最重要的原因是港口对农民工无处不在的教育、培训。”在入职培训、一对一指导等培训中,贾自刚如饥似渴地训练,自学了机械原理、机械制图、自动化控制等知识,很快就成为熟练工。“对年轻的农民工,愿意花这么多精力培养,这是我之前从不敢想象的。”贾自刚说。

  逐渐融入工作之后,他的工资开始稳步上涨,2008年达到每月2500元,在供二哥上大学的同时,每个月还能给贫寒的老家寄钱。2009年,扣完保险后,他的月工资突破4000元。贾自刚说,他们县有13个人跟他同时进港、在同一个队,现在每个人的月工资都有三四千元。

  现在,贾自刚在放假时总选择学习、训练。近期,他不仅要修习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专自考,还要为9月的青岛技能大赛做准备,“这次我的目标是第一,这样户口也能解决了”。

  从挣钱吃饭到实现价值

  徐万年也是青岛港农民工的榜样。1990年到青岛港干装卸工的他,已成长为青岛港集团西联公司党委书记。他的成名绝活儿是“万年束装”。

  “到青岛港前,我也曾南北西东,到处打工,钱没挣着,灌了一肚子的苦水。”回忆起自己的传奇成长经历,徐万年感慨良多,“青岛港的政策很特殊,竟然向农民工倾斜,这让我下定决心,不是要混口饭吃,而是要干出名堂。”

  跟徐万年一样,到青岛港打工不久的新生代农民工,一开始大多抱着挣钱吃饭的想法,如今纷纷转向,要在这里实现价值。

  吴超升现在是青岛港集团大港公司装卸七队副队长,现在他每月的岗位工资就达到了8400元,加上五险,年收入超过12万,“比我们县里县长的工资还要高出一大截子。”

  1994年刚到青岛港时,吴超升没抱出人头地的希望。本来,他在山东临朐老家守着一亩三分地,“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力没少出,钱没攒下一个”。到港之前那两年,为了过上好日子,吴超升走南闯北,干过建筑、打过零工,遍尝冷眼呵斥和工资被拖欠的滋味。

  以农民工的身份,吴超升最终在青岛港实现了尊严、体面地劳动生活,这令他看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曙光。“我没有什么特长、没有什么技术,能有今天的幸福,在别的地方一辈子也不敢想”。

  2009年3月,凭着和爱人是青岛港的双农民工、每月收入1万多元的条件,吴超升在青岛市西山花园买了94平方米的商品房。付款买房时,收款人得知吴超升是外地来青岛打工的农民工时,满脸不相信。

  买新房后,吴超升把父母从老家接到了青岛,年迈的母亲擦着眼泪对他说:“没想到能在青岛住上这样的好房子,要好好干啊。”

  目前,青岛港已有近千农民工在青岛购买了住房,117人购置了私家车。

  从短期务工到当家做主

  农民工皮进军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青岛人。2007年4月28日,在团青岛市委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88周年大会”上,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亲手给皮进军颁发了青岛市民“户口簿”。

  皮进军并非唯一一个转为青岛市民的青岛港农民工。青岛港会定期对获得技师资格的农民工,按有关规定办理青岛市户口。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的话说,是因为“农民工兄弟愿意来港口工作是信任我们,我们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我们要将心比心,很好地爱护他们,尊重他们”。

  正是在这样互相信任的基础上,青岛港的农民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战斗力。7月14日,青岛港聘任25名农民工作为首批具有不同技术等级职称的装卸工人。在装卸工中评职称,这在全国尚属先例。

  现在担任青岛港大港公司装卸二队副队长的皮进军解释说:“装卸工不是技术活儿,本来都没有技术评级。但青岛港的这种做法无疑让装卸工人更有了打长期工的动力,有了努力工作的动力,他们的发展路子也会越来越宽。”

  记者在青岛港《关于开展2010年装卸工人技术等级评聘工作的实施细则》中看到,装卸工人职称从低到高分为:装卸工艺员,助理装卸工艺师,装卸工艺师。在评聘原则中,该细则明确提出:“通过开展装卸工人技术等级评聘工作,使广大农民工尤其是装卸工有实惠、有奔头、有尊严。”

  除了通过对工作价值的认同,对身份的认同还来自工作性质。自2005年开始,青岛港定期从农民工中选拔合同制工人。现在,青岛港已有3075名农民工被录用为合同制工人。

  作为其中一分子,贾自刚深以这种转换为荣:“身份的细微差别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认同,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本报青岛7月31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