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常时期 基层工作有时必须“武断”

  一边是监督员走村串户深入基层调查,一边是老百姓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匿名信”事件发生之后,身处漩涡中心的彭州新兴镇党委书记曹良柱,昨日再度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说,“非常时期”的基层工作有时必须“武断”,在工作上和老百姓发生争执也是正常的,“新兴镇的灾后重建就是闹完、吵完、安置完,但至少现在的效果显而易见。”

  得到的惩罚

  “我在乡镇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你们不知道在基层的工作有多难。”在自己的办公室内,46岁的曹良柱一声长叹。他所在的也许是新兴镇最后一间板房办公室,简陋且燥热,两台风扇“吱呀吱呀”地转着。比起集中安置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等,镇政府是镇上最后开工建设的项目。

  曹良柱回忆说,地震后全镇共有受灾村民5138户,12000多间房屋倒塌,受灾群众迫切需要过渡安置。“援建单位的板房材料一车一车拉来,连堆放的地方都没有,只有拆除大片危房才能腾出场地来。”曹良柱说,海窝子社区一共拆除了约300户危房,实际上真正拆危的时候90%的居民都签了委托书,少数不愿意或是不在家的人,只能由政府强行拆除了。

  “几千人都需要尽快搬进板房,但就因为几户人挡着而使援建无法开展的话,这个代价就太大了。”所以他认为,在用合乎程序的办法难以奏效的“非常时期”,有时必须“武断”一点。但就因为这件事,他被上级领导多次批评,“大会小会上都被点名。”

  付出的代价

  “好多镇上居民一见到我就骂,说你这个书记莫得名堂。”曹良柱苦笑着说,当时在镇上基本是连路都走不动,“你去哪就有人跟着去哪,你上车他也跟着坐上来。都是些大爷、大娘,我怎么好往下赶他们?”

  曹良柱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当时群众中普遍存在悲观情绪,对未来的情况不明朗,所以只能把气撒在他身上。“针对我的人多了,说实话,肯定还是有点烦。工作的压力、老百姓的压力、上级的压力堆积在一起,很多人都不知道我这两年究竟是怎么过来的。”

  有时遇到过分不讲道理的人,曹良柱也会朝他们发火。但吵过之后也会清醒:“老百姓找你闹是相信你能帮他们,如果真的有事情不来找你,那这个书记才真正没啥当头了。灾后重建就是这样,吵完、闹完,受灾群众也就安置完了。”

  经历的考验

  在曹良柱候选“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的资料中提到,曹良柱在两年时间内,带领新兴镇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被同事和群众取了一个新的外号——“拼命三郎”。

  “大家都是‘拼命三郎’。”曹本人并不是很愿意提这个外号,他更愿意谈谈他的团队。挂职副镇长马湘菊顶着烈日天天守在重建工地上,家里的事情却没时间管,老公“发狠”说不要她回家;分管城镇重建的副镇长刘增明本来是一头黑发,现在已经白了一半……在曹良柱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现在的新兴镇通过重建,已形成海窝子老街、寿阳泉、阳平新街等7村(社区)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曾经满目疮痍的海窝子,也即将成为彭州市一个闪亮的旅游品牌。

  “不破不立。至少现在我看来,当时的武断应该称为果断才对。”曹良柱称自己现在最关心的早已不是获奖与否,近在眼前的是8月底所有老百姓都将要搬进永久安置房。

  读者:能干出实绩就是好干部

  昨日,仍有很多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表达了对充满争议的曹良柱的看法。

  读者杜女士认为,曹良柱在地震后初期“不管不顾”,执意拆除危房的做法确实值得商榷。“完全有可能造成特殊时期下的干群关系紧张。”

  更多的读者则表达了对曹良柱的理解和支持。曾在灾区做过志愿者的小范说,其实很多地方在灾后重建初期也出现过类似的矛盾,是简单盲从还是“壮士断腕”,全凭基层执政者对形势的具体判断和考量。“就拿曹良柱来说,不拆危房完全有可能造成新的伤亡,而且会延误整个过渡安置的进程,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震后到新兴镇旅游过的市民田先生也认为,灾后重建会面临各式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总的标尺只有一把——能否让群众早日渡过难关,重新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他说,现在新兴镇重建的势头很好,人们也逐渐回到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轨道上来,从这点来看,曹良柱和他的团队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在艰苦的灾后重建中干出了实绩,这样的干部应该能算个好干部。”

  记者 胡锦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