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的杂志美学诞生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1日13:27  金羊网-羊城晚报

  □欧宁[艺术家、策展人]

  在1950年7月出版的《人民画报》创刊号封面上,毛泽东高大的身躯仿如一座雕像,站定在画面偏右的地方,他的脸孔仍然带着长期征战的痕迹,但此刻却绽放出胜利的微笑,在飘扬的红旗的映照下,更显喜气洋洋。细心的画师用炭精和淡彩把他的脸部皮肤敷染得非常柔和,让这位新中国的最高统帅看起来更符合普罗大众的审美标准。

  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向民间学习。《人民画报》号称“中国国家画报”,它承传了自郑曼陀以降的月份牌画家的肖像处理手法。在没有Photoshop的时代,炭精和水彩是修饰图像的秘技,这是中国民间智慧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而形成的。在《良友画报》一纸风行的时代,它的每一张彩色封面都曾经过专业画师的修饰。虽然《人民画报》传播的都是新中国的新事物,但却没有舍弃传统的修图手艺。它所发布的大量毛泽东历史图片,全部都经过巧手润饰:光线被改变,阴影被削弱,背景退隐,人物凸显,脸部质感如同丝绸般闪亮光滑,人间沧桑被抚平,血肉身躯变成了完美无瑕的偶像。

  毛泽东自延安时代就已提倡文艺和宣传工作要走“大众化路线”,《人民画报》作为一份以图像为主的官方刊物,自然会继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图像风格。毛泽东思想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各个方面的能工巧匠,他们还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这个新成立的国家的主人。“大众化”不仅意味着向大众学习,更意味着一切要以大众为中心。因此,在紧接着的第5期和第6期《人民画报》封面上,便出现了手持“丰盛的稻子”的老农和“民兵英雄黄小旦”。老农的照片由新闻摄影局的吴宝基拍摄,被设计师作了褪底处理,放置在满版的金黄色上;黄小旦一手握枪,一手握手榴弹,脸上还是战时的紧张和警惕,由新闻摄影局的王纯德拍摄(建国初期还可署个人姓名,后来只能署集体创作甚至不能署名)。这样的封面人物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不可想象的(除非在延安),城市里的读者怎么会让农民出现在封面上?一种新的杂志美学诞生了,它代表着一个新国家的意志,为一群从来不受关注的人们代言,它带来一种翻天覆地的新鲜感。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