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申请互惠生 外国家庭更青睐善沟通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01:57  新京报

  

申请互惠生外国家庭更青睐善沟通者
互惠生何玉和德国家庭在一起。她在那里获得从德语零基础到能体会原汁原味德国生活的收获。图/何玉

  随着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互惠生项目,这个从前以欧美青年参与者占主体的国际文化交流项目,近年来越来越多受到中国青年的关注。暑期来临,又迎来出境互惠生的高峰期。

  记者从国际互惠生协会了解到,去年中国去美国的互惠生大约有1000人左右,去德国的有1500人左右,欧洲其他国家人(法国、荷兰、比利时)总计1200人左右。

  “这个数字是由于欧美家庭接受数量限制(经济危机影响尚未完全过去),总计中国学生申请人数去各国的基本都在实际成行的4倍到5倍以上。”北京正弘互惠中心负责人杨峥预计,根据经济形势,今年出境的互惠生的数字将迅速增长。

  据了解,德国是最先向中国学生开放专门的互惠生签证的国家,目前我国的互惠申请人可以选择去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瑞典、丹麦、挪威、新西兰等国。由于暑期学生有充分时间了解互惠生项目,因此暑期报名人数也有明显增加。

  翼倍国际互惠生服务中心咨询顾问杨品杰告诉记者,互惠生项目对年龄的要求因各国政策略有不同。法国、奥地利等国要求不超过28岁;而德国要求不超过24岁。其他的条件是身体健康、有基本的目的国母语交流能力,申请人必须是单身等。而那些性格活泼、开朗、有爱心、容易与人交流的项目申请者,则是所有互惠生接待家庭所期望的人选。

  据了解,目前中国互惠生的年龄层主要在20-24岁,其中以小语种本科、专科学生为主,女生占较大比例。

  案例 1

  我们是一家人,不需要用“您”

  ●何玉,23岁,2008年-2009年在德国做互惠生

  大学毕业后,何玉工作了半年,很想趁年轻出去看看,这时她了解到互惠生项目:“不需要太大花费,还可以体会国外生活。”

  起初,由于和德国家庭不熟,何玉感觉孤独拘束。有一天,德国家庭特意为她开了香槟,告诉她“我们是一家人,不需要再用尊称‘您’了。”通过交流,何玉感觉到了德国家庭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家里的一员。第一次上德语课时,德国妈妈还特意把她送到学校,和老师交代情况,何玉甚至有爸妈送她上小学的感觉。

  何玉作为互惠生的一天是这样安排的:早上和全家一起吃早餐,把两个小朋友送到幼儿园,之后是自由时间,收拾桌子,和家里联系。中午有时德国妈妈会回来一起吃饭,有时她会做中餐。下午去接小朋友,陪他们玩一会儿。吃过晚饭,和德国妈妈一起帮孩子洗漱,之后给孩子讲故事。负责送小朋友定期参加社区活动。何玉也经常和德国爸妈聊天,教他们汉语。在与家庭沟通后,她还会用集中的几天去周围的国家旅游。“每个月200多欧元零花钱,旅游已足够。”

  何玉在陪伴小朋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西方教育方式的不同:“中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特长,德国则只强调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小孩子在外面磕磕碰碰了,家长不在乎。”有时德国宝宝会和何玉撒娇,让何玉帮他们做事。这时,德国爸妈会提醒她,一定要有底线。

  从德语零基础,到现在体会到德国原汁原味的生活,可以用德语顺畅沟通,通过旅游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何玉感觉收获很大。“无论以后会不会留在德国,在德国都有一个家。”

  【经验之谈】

  互惠生心态最重要

  在选择互惠之前,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定位自己究竟是否适合做互惠生。在国内的一些互惠生论坛上,可以找到很多记录真实互惠生活的博文。如果把互惠生活凭空想象得太好,出国后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失落感。

  作为互惠生,心态最重要。初到国外的新鲜感很快就会被想家和不适应的情绪所代替。独自在外,尤其是想家和忍受孤独的时候,所有小问题都会被无限放大,有时可能会觉得自己寄人篱下。对此,应该在出国前就调整好心态。

  案例 2

  在玩耍中外语突飞猛进

  ●侯欣,23岁,毕业后从事两年珠宝销售工作,目前在德国马格德堡做互惠生

  “现在每次去幼儿园接孩子时,他们都笑着扑向我,这让我感到努力没有白费。”通过网络,侯欣向记者传递了她在大洋彼岸的快乐。

  侯欣正在德国马格德堡一个眼科医生家庭做互惠生,她的工作是陪伴家庭的三个孩子:3岁的小男孩,和1岁半的双胞胎女孩。

  来德国四个月,侯欣已基本适应了当地生活。“最初我不知道怎样跟小男孩玩,因为他说德语非常快。我没办法正确理解。”侯欣说,但德国家庭的父母很好,帮她买了一本德语汉语词典,当侯欣有不懂的单词时,他们会很耐心地教她。在和孩子玩耍时,听力和口语获得突飞猛进的提高。侯欣也会教给家庭父母一些中文词语,小男孩有时候早晨也会和侯欣说句中文“早上好”。这让侯欣很有成就感。

  侯欣照顾小孩子的经验也有了很大进步。“当然,当他心情不好时也会闹闹小情绪,但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侯欣告诉记者,互惠家庭的父母非常的友好,尤其是奶奶,还经常送她礼物。晚上大家经常一起聊中国跟德国的文化差异,饮食差异等,让她在德国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经验之谈】

  当互惠生前多学外语

  成为互惠生之前在国内要多学外语,跟家庭提前沟通,包括工作量分配和语言班时间安排等。德国的语言班都是一期一开课,要提前跟家庭打好招呼,不然可能要等几个月。此外,毕竟来德国不是为了享受,是来学习的,也是一种工作。照顾小孩时,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家人,就不会感觉特别累。

  ■ 问题分析

  中国互惠生优缺点明显

  ●谷雨,中国互惠生服务中心网负责人

  中国互惠生的优势是:具有独特的迷人的中国文化背景,具有东方人勤劳、忍耐力强的特点,部分中国学生所掌握的中餐、中医技能也是备受德国家庭欢迎的。

  而中国互惠生的几个问题是:独立性差,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成熟的应对能力。在处理一些问题时相对自私,不懂得关心理解别人;生活习惯懒散,爱上网,不爱动手,劳动能力差。习惯于家人的呵护,不习惯照顾其他孩子;外语差,中国人的口语和听力水平在初期比较难以与家庭成员深入交流;不善于交流。内心压力大。单纯,比欧美青年同龄人,无论是社会认识还是待人接物的成熟度均有差距。

  ■ 申请途径

  申请互惠生

  谨防“骗子家庭”

  ●Jack Hompes,国际互惠生协会(IAPA)主席

  申请互惠生的渠道和方式基本上与成为互惠家庭的渠道类似。美国必须通过国务院授权的互惠生机构,而欧洲既可以通过机构也可以自己在网上结识家庭后自己办理,但自己办理的风险非常大,并经常出现一些“骗子家庭”让学生权益受损,而这时由于没有相应的互惠生机构介入,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维权。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许海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