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难寻草珠子门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02:15  北京晨报

  您还记得住在平房院中的门帘吗?在没有塑料、贝壳门帘很贵的年代里,您是用什么做门帘的?“以前家住西二环广安门附近,周围很多杂草地,经常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去草地里捡草珠子,然后拿回家给妈妈穿门帘。”但如今,想找这样一个草珠帘子却很困难了。近日,一个寻找“草珠子”的帖子出现在了老北京网论坛里。

  网友:

  找草珠子寻儿时记忆

  通过论坛,记者联系到了发帖的董先生。董先生介绍,自己出生于1982年,80年代中期,董先生居住在老北京的广安门东南角,90年代末,搬家到了东三环外的农光里。随着广安门一带在21世纪初变成了新小区,年近而立的董先生越来越怀念起儿时的生活。毕业后,董先生一直工作在宣武门内的写字楼中,用他自己的话说,“收入颇丰,于是越来越渴望找到小时候居住胡同的感觉。”

  就着上班的便利,董先生在宣武门东南侧的南柳巷租到了一间平房。“家具都有了,但是没有纱门。我想起小的时候,各家门框上都挂着草珠子的门帘子,有的是一颗颗草珠子穿成的,也有的是草珠子与纸卷交替穿在一起。”在董先生的脑海里,夏天的草珠子门帘就像冬天的冰糖葫芦,已经成了北京生活的一个代表。

  于是董先生开始寻找草珠子,从周边的小百货店到批发市场,从潘家园到十里河,他惊奇地发现,当年“遍地都是”的草珠子,如今无论是家居市场还是旧货市场都难觅踪影。既然买不到,能不能还像原来一样捡到呢?董先生来到了家附近的拆迁空地、护城河边,“已经很难找到像过去一样大片的空地了,而一些空地上也有不少草,除了大量人工种植的,还有一些野草,但其中并没有草珠子的草。”在附近的胡同里转了一圈,他发现如今使用门帘子的居民们,大多数门帘子早已变成了塑料制品。“有几家用草珠子的,人家都说,这些门帘子都已经是20年前留下来的。”

  他回忆,“小时候从没听说谁家的草珠子是买的。还没上小学的时候,我和一帮小伙伴们走到护城河边的野地,或者东便门城墙根一带,地面上就长着一些长长的草,一根草上结着几个草珠子,用手拨拉下来装兜带回家。门帘子断掉的时候,妈妈就从一个小罐子中拿出我带回来的草珠子,用针穿上线,再穿过一个个草珠子,新的门帘子很容易就能做好了。”

  民俗专家:

  原料可能已经消失

  “原料不好找,工不值钱,现在谁还做这东西?”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先生说,“过去的草珠子门帘算得上一大特点,首先是废物利用,草珠子捡回家做成门帘子,至少防蚊虫。这家的大妈大婶做了更多的门帘子,送给邻居,也是邻里亲情的一个体现。手艺好的老人们,有的还用不同颜色、大小的草珠子,在门帘子上穿出福字、万字符,很有北京的特点。”高先生认为,北京环境的改变,可能最终导致了这种草消失,“城市化进程很快,我也有许多年没有在市场上见过这种草珠子了。也许运气好了,能在旧货市场看到吧。”

  晨报96101热线新闻 记者 何欣 张十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