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趵突泉南路昨起全线通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03:26  舜网-济南时报

  

趵突泉南路昨起全线通车
施工改造后的趵突泉南路全线通车 记者陈长礼 摄

  时报8月1日讯 (记者张娜)经过近7个月施工,趵突泉南路今起全线贯通。作为市政公用局“百件实事”之一,趵突泉南路竣工后将实现交通与行洪分离,在保证汛期安全的同时,也将对周边泺源大街、文化西路的交通起到分流作用。现场路况:双向4车道分流交通

  趵南路自今年1月开工以来备受市民关注,本报也曾对趵南路施工进展情况及防汛工程建设进行过多次报道。该路南起文化西路,北至泺源大街,全长604米。今天是趵南路全线竣工第一天,记者实地探访了该路交通及防汛状况。

  今天下午2点,记者来到趵南路。趵南路最后一层沥青罩面昨晚开始铺设,今天白天已铺设完毕。路面已画好交通线,两侧慢行一体和绿化带也已完工,路上交通相对顺畅。记者在趵南路齐鲁医院东门看到,此前一直不允许车辆通行的东门路段已修好并画了线。前往齐鲁医院的车辆可从趵南路上直接通过该院东门进出。

  改造后的趵南路道路红线宽25米,双向4车道,中间机动车道宽14米,两侧慢行一体各5.5米。

  改造背景:交通拥堵、马路行洪瓶颈

  趵南路就是市民常说的山水沟,该路始建于1945年,原道路快车道宽12米,兼具排洪与交通双重功能,两侧为2至4米宽的人行道。

  1957年10月,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民居住条件,当时的济南市政府对山水沟等4条道路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经改造,山水沟变成了地下暗渠,和两边的路面一样高了。

  据附近的老济南人回忆,1962年下了一场大雨,因为山水沟排水不畅,洪水直泄而下,不仅冲垮不少民房,还殃及了趵突泉景区。第二年,有关部门又重修了山水沟,路面比地面低一米多,又恢复了行洪功能。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该路交通拥挤状况日益加剧,汛期时山水沟出现的马路行洪完全切断了泺源大街和文化西路的交通疏通,而行洪过程中也极易形成危险。

  为彻底完善该道路的排洪功能和交通功能,使分流南圩子壕的洪水漫过黎明坝通过地面桥涵和暗涵排入下游,实现泄洪和交通的安全分离,并提升道路两侧环境,市委、市政府确定将趵南路改造工程列入重点市政建设项目。

  伤痛记忆:“7·18”暴露汛期瓶颈

  2007年济南“7·18”大雨,让山水沟成为济南市民心底不愿提及的伤痛。从南圩子壕滚滚而下的洪水越过黎明坝,冲向趵南路,让整个山水沟瞬间变成汪洋。平常行车、汛期行洪的山水沟一旦遇上强降雨,彻底暴露了它的瓶颈问题所在,为周边居民出行及生活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市市政公用局结合“7·18”事件中该路所暴露出的设计瓶颈,于今年对其进行彻底改造。市市政公用局对趵南路实施了拆迁、清淤、截污、箱涵施工、道路整修、桥梁建设、路灯安置、线杆落地、景观绿化和立面整治等一系列综合施工。

  改造之后:实现排洪与交通功能分离

  市市政公用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改造后的趵南路兼具排洪与交通双重功能,可分流黎明坝下泄洪水。按百年一遇标准,在距泺源大街路边约70米处,设计排洪沟与道路分离,排洪沟深约1.35至2米,通过简支板桥穿越泺源大街排入下游河道。

  同时,在文化西路与趵南路交叉口处新建了宽13.1米、长40米的地面桥梁,收集黎明坝溢流洪水。并在趵南路机动车道路下面新建了两孔2×4.5米泄洪箱涵(设计流量50立方米/秒),将现有的明沟泄洪改为暗涵排水,溢流洪水可通过文化西路路口收水地面桥、箱涵排入下游,实现汛期“地上行车,地下行洪”。

  改建后的趵南路不仅改善了道路的排洪功能,还将缓解泺文路和泺源大街的交通压力。下一步,历下区将对道路两侧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美化趵南路周边环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