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质疑“救人索宣传”是一种围观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09:35  国际在线

  近日,57岁的何大妈晨练时一头栽进了荷花池,82岁的孙老伯奋不顾身跳入池中救人。大妈心存感激,打算登门道谢,却被老伯要求找电视台报社,宣传一下他的行为。大妈的女儿得知此事,在网上发帖质疑老伯的救人目的,该帖引来网友热议。(8月1日《京华时报》)

  做好事不留名,被国人上升到助人的最高境界。于是乎,只有像雷锋一样默默无闻做好事,才能被人高看一眼。一旦有人助人者要求宣传,就被冠以功利、出名等头衔,把“好心”说成了“驴肝肺”。

  从现实语境来看,“做好事不留名”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正如拾“金”不昧但要酬劳一样,虽然存在争议,但却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因为,很多时候你做了好事不留名,不仅自己落不着好,还不利于教育、感化其他人。甚至有些人认为被帮助是理所应当的,对助人者冷漠淡然。更令人心寒的是,帮助了别人还惹一身官司,比如南京彭宇案、郑州李凯强案等,越来越多的人对助人产生“敬畏”之心。

  八旬老伯义无反顾下水救人,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细节需要宣传,但这种精神、态度,就足以让周围人汗颜。笔者注意到,何大妈一头栽进荷花,周围有很多“看客”,真正下水的却是两位八旬老人,一位84岁高龄,一位82岁高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肯定对周围的人有话说,所以请报纸、电视台来宣传一下,让老人讲讲心声,又有何不可?何大妈女儿质疑孙老伯救人目的,是另一种形式的南京“徐老太心理”,令人心寒。幸亏孙老伯救人成功,如果“失手”了,这个时候恐怕不只是救人的事了,说不定对薄公堂了。

  一个八旬老人,说得现实点,黄土已经埋到脖子,他救人能有什么目的?为名还是为利?为“名”,老伯已经82岁了,出名对没有啥好处,徒增烦恼,倒是差一点为救人搭了老命;为“利”,老伯是退役军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每月收入过万,而且是离休干部,看病吃药实报实销,的确用不着再要钱。因此,质疑老伯救人“索宣传”,完全是“小人心态”。

  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金钱社会里,不可否认有人怀着名利心态做事,但怀疑一位奋勇救人的八旬老人,比那些无动于衷的“看客”,更让人心凉。

  有调查显示,年龄越小的人和年龄越大的老人,参加公益活动的频率越高。由此可见,孙老伯要求媒体报道其救人事迹,是很必要的,最起码可以给社会上一个堂生动的教育课,尤其是对那些喜欢用恶意揣测别人且自己从不动手的人。(王文武)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