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招商引资是推进贫困地区后发赶超的引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10:14  红网

  对贫困地区而言,面临着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招商引资无疑是推动贫困地区后发赶超的强力引擎和第一推手,是贫困地区实现洼地崛起的必由之路和终南捷径。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结合湘西实际。笔者认为,湘西州地处国家武陵山区贫困片,在西部地区和民族贫困地区具有代表性,探索招商引资的路子,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新形势下,贫困地区招商引资重在发展投资软环境,始终突出环境招商;重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始终突出旅游招商;重在发展农业产业化,始终突出农业招商;重在发展新型工业化,始终突出工业招商。

  一、发展投资软环境,始终突出环境招商

  湘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打造招商引资洼地。

  1、营造开放进取的思想环境。改革实践证明,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带来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没有思想上的跨越,就不可能实现湘西的大发展、快发展。要坚决打破一切保守的思想、僵化的观念、惰性的意识和安逸的心理,在全州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热潮。具体来讲要做到六破六树。破除小富即安思想,树立危机忧患意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关怀下,通过几十年的扶贫攻坚,湘西州的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少数干部滋生了小富即安思想,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必须把成绩看淡一点,把目标放高一点,把眼光放远一点,牢固树立居安思危、不骄不躁、奋发有为的精神,推动湘西州的发展;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坚持“先干不评论、敢干不议论、时间做结论”的理念,放开手脚,大胆创新,破解难题,抢占先机,努力实现湘西州的跨越式发展;破除画地为牢思想,树立合作开放意识。学习“敢闯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突破封闭保守的思想障碍,树立开放合作意识,借开放引进外力,借合作发展自身。破除片面发展思想,树立统筹兼顾意识。做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地发展,做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地可持续发展,做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地发展。破除狭隘利益思想,树立顾全大局意识。上下“一盘棋”,一切围绕大局、一切服务大局。破除无所作为思想,树立实干进取意识。坚持实干进取精神,敢于负责,努力实践,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干出一流的工作,创出一流的业绩。

  2、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政策是指挥棒,政策是方向盘,政策环境直接牵引着湘西州经济的发展步伐。政策优则环境优,政策活则经济活。湘西州经济要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必须打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一要把握现有政策。认真开展现有政策文件的清理,凡是对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仍然可以执行的,坚决保留;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甚至成为发展阻碍因素的政策,一律废止;可以继续利用只是个别条款不适合的要修改完善,使之完全与现实相符。二要研究吃透、用好用足上级政策。坚决克服“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意见、有了意见等经验、有了经验等扶持”的思想,积极主动争取政策支持,用活用足政策给我们留下的空间,最大限度挖掘政策的“库容”。坚定不移地鼓励大胆探索,支持敢试敢闯,做试验的文章,做创新的文章,做落实的文章,研究制定具有突破性的鼓励政策,使湘西成为吸引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洼地”。坚持“非禁即准”的原则,把执行法律的规范性与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善于运用法律条文促进湘西发展的“高手”,而不是僵化套用法律条文甚至有意设槛阻碍湘西发展的“绊脚石”。三要敢于立足实际建立新的政策文件。要按照只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国计民生,什么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只要不搞环境污染和精神污染,什么都可以干的原则。发扬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大胆引用、凡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允许突破的精神。倡导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在干中积累经验、在干中完善政策的风气。立足湘西,着眼发展,积极进行新思维、制定新政策、使出新招数、实现新跨越。

  3、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政务环境是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硬支撑,是影响发展软环境的决定因素,突出体现党政机关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按照阳光、高效、规范的准则,最大限度地变管制为放开,变审批为鼓励,变收费为服务,做到主动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努力创造出一流的政务环境。一是实施阳光政务,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以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创新行政管理的理念、体制和方式,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下决心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交给企业、市场、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要下决心解决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多头执法的问题,从源头上治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多头审批、互相推诿、久拖不决、效率低下等问题。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照《行政许可法》,对湘西州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新一轮的全面清理,除了必须保留的项目,其余的能并则并,能放则放,能转则转,能取消的坚决取消,做到少而精,能管事管用就行,对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要制定规范的服务流程,切实解决审批事项过多、过于集中等问题。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政务公开各项规定,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编制好政务公开目录,规范政务公开内容,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要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把服务内容、规定条件、所需手续、收费标准、办事时限、办事程序、办事人员等内容予以公开,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接受群众和企业监督。要丰富公开形式,广泛采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载体进行信息公开,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和使用服务信息资源。二是强化效能建设,着力提高办事效率。要严格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等制度。要按照“流程最短、效率最高”的原则,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多个部门的,要采取联合审批的办法,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地削减前置性条件,重新设定审批时限,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力争在现有时限内压缩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切实提高审批效率。要认真落实好集中办理制度。各部门的审批服务职能凡确定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的必须做到应进尽进;相关审批职能部门要派专人联合办公,派业务精的人进驻中心,派能办事的人进驻中心,服务中心窗口要成为部门实施行政审批的唯一窗口,凡能在中心办理的事情必须在中心办理,决不能搞服务中心之外有中心,中心办小事,单位办大事,真正使“接待型窗口”成为“审批服务窗口”。要建立完善电子监察平台。建立群众办事和监督系统,并配备专门人员利用电子监察系统采集各窗口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环节中发生的相关信息,对事项的关键流程、办理状态、重要数据及各窗口的工作效能进行适时监督。三是强化规范管理,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各级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带有自由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条款进行认真梳理,把行政处罚的弹性条款细化为具体的实施细则,适用的处罚依据由弹性变为刚性,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切实减少行政处罚的人为干扰因素,使依法行政行为更加规范。严格防止“体外循环”问题。定期开展行政审批事项专项执法检查,重点对“体外循环”问题进行查纠,检查结果在全州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的部门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整改不彻底的部门,年底全州机关考核时坚决予以“一票否决”。坚决整治“四乱”行为。对湘西州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和精简,按照“收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的原则,适度保留收费项目。对保留和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向社会公开,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公开的规定执行。要将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单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理顺管理体制,从源头上约束一些执罚部门为创收而执法的条件,从组织措施上防止一些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多收费、乱收费,从源头上减轻企业负担。要规范行政行为,坚决杜绝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四乱”行为。对涉企检查,推行“执法检查预告制”,对依法进行的各项检查,必须在3日前通知受检企业,促使企业自查自纠。建立企业免检制度,对市场信誉好、经济效益佳、社会贡献大的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免检待遇。要压缩检查次数,严禁同一部门对企业进行多次重复检查,不允许随意到基层和企业进行检查评比。要大力整治违规罚款行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企业一般违规行为推行“首违不罚制”,责令限期改正。任何部门均不得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款指标,严禁任何部门以赞助、捐赠等名义向企业进行乱摊派。加强中介机构的专项整治。对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中介机构,督促其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编制、人员、财务、职能、名称等方面彻底脱钩,对那些仅靠机关支持,没有正常业务、难以靠市场运作生存的所谓中介组织要坚决予以取缔,各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企业接受指定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四是实施重点保护措施,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要实行州级领导协调联系招商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责任制。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明确联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帮助协调解决建设中的有关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落实。要实行重大项目跟踪督办制。各有关监督部门要对重大项目的各种审批进行跟踪督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职能部门要实行行政审批、执法、业务跟踪服务回访制度,变坐等投诉为上门问诉。要实行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各职能部门要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从引进到投产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在诸如行政服务、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

  4、营造公正廉明的法治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公正廉明的法治环境是经济竞争的软实力,也是打造一流发展软环境的重中之重,必须把建设法治管理环境作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州。强化法治理念,健全法治体制,完善法治程序,大力倡导热情执法、灵活执法,坚决反对冷漠执法、机械执法;大力倡导公正执法、廉洁执法,坚决反对恣意执法、借法谋利;大力倡导综合执法、限权执法,坚决反对越权执法、各自为政;大力倡导依法执法、主动执法,坚决反对执法违法、行政不作为。对违法乱纪、知法犯法的典型案件,一经查实,依照党纪国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二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治安环境是建设良好法治环境的基本前提。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惩治犯罪、维护稳定、创造公平、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职能和作用,深入推进平安湘西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挥铁拳,施重典,大力整治项目建设周边的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堵门断路等破坏项目建设的行为,对敲诈勒索、蓄意滋事、哄抢财物、恶意伤害企业经营者等“黑恶”势力要依法从重从严从快打击,真正起到震慑作用,以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抓好企业周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专项整治,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让广大群众称心、安心,使投资者放心、舒心。三是要严格规范执法。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要以服务投资、营造良好环境为目标,平等保护所有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严厉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和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各种行为。加强对执法权力运行的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有权须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必追究。注重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加大对金融诈骗、偷税骗税、逃汇骗汇、非法集资、侵犯知识产权等案件的打击力度,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到“你投资我服务,你发展我开路,你有难我帮助,你受益我保护”,千方百计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四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无端干扰企业的事件处理不及时的、按职责分工应由职能部门查处而未及时查处的、基层党委和政府对辖区内破坏经济环境案件失察的、造成企业停工停产或经济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被否决单位的评先资格及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资格;国家工作人员如有参与或支持破坏项目建设施工环境行为,或者因有切身利益暗中指使别人闹事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一经查实,一律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5、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诚信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基础,企业发展的生命,个人立身的根本。要把诚信作为立业之本、兴业之基,积极构建合理有序、覆盖广泛的社会诚信体系,防范信用危机。一是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两者缺一不可。要通过对全社会的诚信宣传教育,普及信用知识,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提高企业、消费者的信用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诚信者荣、无信者耻”的氛围,形成全民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对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及时予以曝光,使无诚信者没有立足之地,直至为市场所淘汰。二是全面建立市场诚信记录。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和管理是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行业组织要根据职责分工,在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行业服务中,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企业、个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留下的“痕迹”,实行归档管理。在完善各部门市场诚信记录的基础上,建立市场诚信信息共享制度,探索建立统一的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市场诚信记录联网,真正使那些无诚信的市场主体寸步难行。三是严厉惩治失信市场主体。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惩处是我们加强管理、建立良好秩序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在对讲诚信的市场主体进行褒扬的同时,切实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的惩戒力度,努力净化市场环境。要对市场诚信记录进行分类管理,严格监控有失信记录的市场主体,对其生产和经营行为实行跟踪监督。要依据有关规定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单位或个人及时处置,并将处置结果纳入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理,使违法失信的市场主体在公共服务、银行信贷等方面失去便利,在生产经营中减少机会。加大对失信的市场主体依法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使其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付出沉重代价。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要从市场诚信记录中获取案件线索,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者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坚决惩处违法犯罪分子。

  6、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良好的干部作风是干事兴业的重要保证,清廉的为政品德是为官做人的必修境界。要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助推动力。一是加强机关和干部作风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带头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自觉树立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要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富民强州”的大局观,依靠科学的制度体系和执行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切实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二是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拒腐防变防意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对权力运行构筑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规范用权,用制度管理事务,按制度用人办事;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努力使廉政行为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习惯,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三是形成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为“投资创业架桥铺路”的胆量,为“投资创业排忧解难”的气量,为“投资创业保驾护航”的度量,始终保持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始终保持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危机感,始终保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舍我其谁的责任感。要瞄准湘西发展的任务要求,压力责任一齐上身,动力措施同步到位,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如期完成。要坚持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培养、锻炼和选拔干部,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德才定位子,热情鼓励创业者,大胆使用开拓者,积极支持改革者,正确对待和宽容工作失误者,严肃查处失职渎职者。

  

  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始终突出旅游招商

  湘西州最具特色的优势资源是旅游资源,成长性最高的新兴产业是旅游经济,旅游业是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后发赶超的最大门路,始终突出旅游招商。

  1、把握机遇,培育生态文化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湘西州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2O07年湘西州接待游客79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3亿元,相当于全州GDP的16.8%。湘西旅游发展方兴未艾,正处于产业“跃升期”,只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未来五年完全可能成长为百亿大产业。一从发展惯性看,湘西旅游业快速发展是从200O年起步的,当年接待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实现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旅游相当GDP的比重首次突破百分之一。从此以后整个产业发展呈“破竹之势”,八年来全州旅游总人次年均增长21.5%,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7%。当前,我州旅游业发展的“内外”条件和“软硬”条件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旅游经济具备了高速发展、加速发展的“运动惯性”和物质基础,预计未来五年旅游业年均增速将大大高于八年来的速度。二从发展阶段看,当前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从国际上讲,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本世纪头20年,世界出游人员将增长一倍,全球旅游重心正在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已成为最安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从国内讲,我国去年人均GDP已达2555美元,世界旅游业发展规律表明,人均GDP从100O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阶段,旅游将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旅游与住宅、汽车、教育一道成为“排浪式”消费热点,并且旅游消费的重心也将由“吃住行”向“游购娱”转变。国内外经济持续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助推旅游业出现“井喷式”增长。三从发展基础看,湘西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奇特的山水风光,丰富的资源条件使湘西旅游业具备厚积薄发、后来居上的基础。湘西已成功入选“中国十佳魅力城市”,被评为“中国十佳旅游去处”和“全国十佳旅游线路”,湘西已成为湖南旅游三大板块的“大湘西板块”中的重要支撑,凤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热点景区。继凤凰旅游板块之后,以芙蓉镇为局域核心的第二大热点旅游板块初具雏形,这一热点板块如果在五年内打造成功,据测算,到2012年湘西旅游收入有望突破l50亿元;与此同时,吉首旅游板块、里耶旅游板块也会同步梯次跟进,“四大金刚”顶天立地的格局终将形成;另外,常吉、吉茶、吉怀、张花、凤大高速公路和黔张常铁路的相继开工建成,我州将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联线成网、内外通畅的交通新格局,大交通必然带动旅游大发展。四从政策机遇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旅游产业作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来抓。省委、省政府已把湘西列为大湘西旅游板块的中心,把湘西生态民俗旅游走廊作为全省三大旅游板块和四条黄金带进行重点规划建设。

  

  2、突出重点,打造精品景区和线路。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在旅游产业链中处于基础性、关键性地位,没有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就没有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湘西州要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要适应旅游产业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升级,必须在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未来五年,湘西要重点打造四大精品旅游景区,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即凤凰历史文化名城游板块,猛洞河自然生态游板块,德夯民族风情游板块,里耶战国古城游板块,张家界——芙蓉镇——凤凰城——铜仁精品线路,长沙——常德——吉首——茶洞——里耶——重庆精品线路。打造精品景区、建设精品线路、实施精品战略,当前要突出从三个方面抓推进:一要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抓旅游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只有依据一流的规划,才能建成一流的景区。湘西州不仅要把一流的资源做成一流的产品,也要通过科学规划把二流的资源做成一流的产品。湘西要聘请高资质的规划机构和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对2001年制定的湘西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要求年内完成任务;各县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各景区景点的建设性详规,各部门(包括交通、国土、城市.、环保等)的专业规划,都要与湘西州旅游总规修编搞好衔接配套完善。要用“马克思加秦始皇”的办法维护规划的绝对权威,精品景区、精品线路、重点城市、重点城镇和重点乡村的建设性控规,可以考虑实行“三权分离”管理;批准通过的控规要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要专项部署对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和重点城市城镇进行规划执法大检查,下决心解决历年积累下来的违法违规违章问题,坚决杜绝新的乱占乱建、乱挖乱炸、乱砍乱伐、乱倒乱扔、乱搭乱摆行为。二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根与魂,旅游是文化的形与体,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业是难以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的。要以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为平台,深度挖掘和集中展示湘西州的历史文化,继凤凰古城之后,把里耶秦简、溪洲铜柱、老司城故都等历史文物资源打造成经典文化旅游产品。要以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为平台,深度挖掘和集中展示湘西州的民族文化,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建筑、民族歌舞、民族器乐、民族工艺品等都要在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上荟萃和展演;特别要将湘西州最自然、最原始、最本真的原生态文化挖掘好、整理好、传承好,县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各景区景点的建设性详规,各部门(包括交通、国土、城市.、环保等)的专业规划,都要与全州旅游总规修编搞好衔接配套完善。要用“马克思加秦始皇”的办法维护规划的绝对权威,精品景区、精品线路、重点城市、重点城镇和重点乡村的建设性控规,可以考虑实行“三权分离”管理;批准通过的控规要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要专项部署对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和重点城市城镇进行规划执法大检查,下决心解决历年积累下来的违法违规违章问题,坚决杜绝新的乱占乱建、乱挖乱炸、乱砍乱伐、乱倒乱扔、乱搭乱摆行为。二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根与魂,旅游是文化的形与体,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业是难以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的。要以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为平台,深度挖掘和集中展示我州的历史文化,继凤凰古城之后,把里耶秦简、溪洲铜柱、老司城故都等历史文物资源打造成经典文化旅游产品。要以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为平台,深度挖掘和集中展示湘西的民族文化,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建筑、民族歌舞、民族器乐、民族工艺品等都要在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上荟萃和展演;特别要将我州最自然、最原始、最本真的原生态文化挖掘好、整理好、传承好,在三年内都要建成国家等级景区;凤凰古城还要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程,以此为契机,将其打造成世界级精典旅游产品。吉首市作为四省市边区旅游聚散中心,在三年内要实现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要按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建设,特别要建设好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带。要抓紧申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努力创建更多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国字号旅游品牌。

  3、加大措施,凝聚发展旅游业合力。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关联性强,涉及到国民经济109个产业和39个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凝聚力量、合力发展。一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首要的是加快旅游大通道建设,提高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可进入性,同时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搞好设施配套。二要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不动摇,充分发挥旅游龙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大力支持凤凰古城公司上市融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并抓紧理顺猛洞河、德夯、坐龙峡三个景区的管理体制,以经营管理整合为基础、推动全行业、全要素的资源大整合,梯次打造热点旅游板块。三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在继续抓好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自然风光三大主打旅游产品的同时,主动适应国内外游客消费多样性要求,着力开展休闲度假游、商务会展游、生态科考游、红色经典游,着力发展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努力形成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四要加强客源市场开拓。巩固国内市场,扩大日韩港澳市场,开拓欧美高端市场;加强与周边地市的旅游区域合作,联手拓展客源市场;精心组织好“洞藏酒鬼庆奥运”、“民族美食、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展示展销”等重大造势活动,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五要抓好旅游行业管理。加强导游队伍、旅行社、旅游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和诚信监管体系,建立“无障碍”旅游区,为游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六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湘西州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健全旅游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坚持领导抓、抓领导,经常抓,抓经常,协调抓、抓协调,具体抓、抓具体,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政府、银行、民间和社会投入的力度。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始终突出农业招商

  湘西州多年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实践证明,农村经济发展靠产业,农民脱贫致富靠产业,富民强州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州上下要坚持以科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始终突出农业招商。

  1、发展壮大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着力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小生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解决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的问题,解决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农业比较利益间的矛盾,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提高规模效益的矛盾。因此,首要问题就是要把基地建设作为整个农业产业化的“第一生产车间”,着力解决农民一家一户生产与规模化的矛盾,从根本上实现和提升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扩大规模。湘西州发展农业产业,特别是以柑橘、猕猴桃、茶叶为主的支柱产业有资源、有潜力、有市场、有空间、有机遇,可以继续大力发展。从湘西州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土地情况看,尚有旱土65万亩,有山旱田6O万亩急需调整结构建立稳定的产业;从产业开发人才看,现有农业技术人员4287名,具备加快产业开发的人才基础;从产业选项看,湘西椪柑已经成为全国宽皮柑优势产业带中心产区的拳头产品,古文茶叶经唐历代久负盛誉,猕猴桃为果中之王;从消费量看,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柑橘达到几十公斤,我国只有几公斤,鲜销市场的空间非常大,猕猴桃、茶叶均有很大市场空间。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现有的产业面积大、了,市场空间有限,就放弃发展,反而要充分地认识到,只有继续扩大规模,才能形成更大的市场,产生更为可观的规模效益。因此,一定要下决心,采取有效措施,从2008年起,用5年时间,突出发展柑橘、猕猴桃、茶叶、花椒、百合等中长期受益的特色产业。柑橘在现有80万亩的基础上再开发30万亩,总面积达到110万亩;猕猴桃在现有7万亩的基础上,再开发8万亩,总面积达15万亩;茶叶在现有6万亩的基础上,再开发9万亩,总面积达15万亩;花椒在现有3万亩的基础上,再开发7万亩,总面积达10万亩;百合在现有5万亩的基础上,再开发5万亩,总面积达10万亩。使以上五个支柱产业总面积由现在的101万亩发展到160万亩,湘西州每年以l0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烤烟年种植面积从现在的20万亩左右,收购量50万担左右,扩大到30万亩,年收购量80万担。种植商品蔬菜6O万亩以上,药材20万亩以上。抓住省大力实施“千区万户健康养殖示范工程”的机遇,发展养殖小区20个以上,争取用2年时间建好1个年出栏生猪5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湘西州出栏生猪200万头、羊100万只、牛20万头。抓住通威公司入驻的机遇,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健康养殖,重点扶持金凤凰公司建立5万吨国家级叉尾鲴绿色养殖示范基地,5年内斑点叉尾鲴渔业实现产值15亿元。二是加快推进。按照“完善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和“一个目标,动态管理,以绩定扶,加快推进”的原则,实行“连片开发,整体推进”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以上龙头企业”的推进方式,通过专门班子推进,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加快推进;通过“土地流转、大户带动、规模推进”,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效益,带动千家万户发展;通过“产业+企业+基地+农民”、“六统一分”(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种苗、统一开发和分户经营)等产业开发模式,多途径提高产业开发的整体效益,努力形成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三是改造提质。2008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对湘西州农业农村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柑橘、茶叶等支柱产业损失惨重。我们要变大灾之年为培管之年,为品改低改之年,加大力度抓好柑橘培管、品改低改。加快柑橘无公害标准基地和出口基地建设,5年力争新建柑橘无公害标准基地80万亩,新建柑橘出口基地40万亩,将湘西柑橘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四是打造品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充分利用湘西地处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和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的优势,着力打造生态、绿色、有机、富硒等特色品牌。特别要叫响湘西椪柑、老爹猕猴桃、果王素、古丈毛尖、龙山百合、武陵青蒿、湘西黄牛等特色品牌。对名优特色农产品要组织创品夺牌重点攻关,以特色创立占领市场的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在农业产业化中承载着生产、加工、销售、市场等重要功能。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就能振兴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市场,富裕一方百姓。创立于1999年的蒙牛乳业集团就是很好的范例,该集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2007年完成主营业收入213.2亿元,是1999年400O万元的533倍;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20O亿元,带动的效应十分明显。要加快推进湘西农业产业化,一是必须做大做强现有的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继续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每年重点培植3—5家销售收入5O00万元至1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继续重点扶持老爹公司、喜阳集团、鹤盛原烟、古丈茶叶总厂、湘泉制药、保靖龙山两薯加工、金凤凰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用2—3年时间打捆包装1—2家龙头企业上市。二是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运行模式,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群发展。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鼓励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大力开展创品夺牌,实施标准化生产,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三是大力引进龙头企业。要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来抓。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引入市场经济理念、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方式,调整和优化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企业化、效益化经营。近几年来,湘西先后引进了亿事达公司、长沙茶叶总厂、台湾佳美公司、重庆华立公司、通威公司等知名企业对湘西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吉首亿事达公司建立了5O00吨的中南地区最大的气调保鲜库,加工的果品销往东南亚、欧盟、俄罗斯等国,实现销售收入数千万元。长沙茶叶总厂经营古丈茶叶,产品销量、利润大幅上升。台湾佳美食品有限公司对喜阳集团果汁生产线进行技改后,生产的果汁直销台湾。华立公司生产的青蒿素远销非洲。通威公司入住金凤凰公司,将为湘西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带来极好的机遇。今后,要继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大力引进世界5OO强企业、港澳台大企业、央企和国内大型民营企业,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向我州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抓好中博会、珠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农业产业化签约项目的跟踪调度,提高履约率。

  3、建立完善市场网络。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才能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成功对接,真正让农产品变成有价值的商品,才能实现农民增收。一是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网络,大力拓展农产品国内、国际市场。要组织专业营销队伍和优秀营销人员,到外地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销售窗口,培植代理商、营销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要发挥龙头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的作用,组织优质农产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扩大农产品出口空间,大力发展湘西州外向型创汇农业。二是要高度重视批发市场建设。要重视本土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以州府吉首为中心,以产业重点乡镇和边区为网络,建设一批集保鲜、分级、包装、储运等于一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储运集散地。每个县市要建立1个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产业集中的乡镇、村要建立农产品销售服务窗口。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现代农业模式,重点扶持水果、茶叶、蔬菜、药材、水产养殖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经济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加强粮食及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加快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逐步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它们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4、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投入是加快推进农业产化的重要保证,集中财力、整合资金是搞好产业开发的关键。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近几年来,财政对支农投入有所增加,但总量小。因此,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坚持“三个高于”的原则。要引导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农业倾斜,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要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比重,优化投入结构,重点向产业化方向倾斜。坚持做到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营性收入增长幅度,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二是整合资金。实践证明,在湘西州这样一个贫困地区,资金总量小,又要把事情办好、办成,只有把有限的资金整合起来,集中起来,才能把重点工作推动到位,农业产业化亦如此。因而,建议按照“整合资源、整合资金、集中扶持、科学使用”和“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统筹安排、共扶共管、各记其功”的原则,每年整合资金8000万元以上,对产业开发、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品牌培育、品改提质和市场营销等实行扶持,推进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三是积极引进外资。湘西州要在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的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借助外脑、外资,推进农业产业化。与此同时,要积极创造宽松的农业产业化信贷环境,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要积极争取引进世行贷款1亿美元,投入农业产业化建设。要积极鼓励支持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开发,兴办规模龙头企业。要引导民间资本开发农业产业或入股龙头企业。要支持机关干部和企事业职工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兴办领办龙头企业。

  5、不断完善产业政策。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鼓励发展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用好上级的农业产业政策。近几年来,中央连续发了6个1号文件,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对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要认真落实“三个明显高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三个调整”(调整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费的使用方向,调整国家贫困县公益性、生态性建设项目的地方配套比例)、“四个增加”(增加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把国家、省关于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政策性措施,变成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强劲推动力。二是落实和完善州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近年来,湘西州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来抓,结合实际,州委、州政府先后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推进湘西州农业产业化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市场千变万化的条件下,仅靠已有的部分政策是不够的,必须加快制定完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政策。通过制定出好的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投身到农业产业化建设之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6、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一是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班子。州里应成立由州委书记挂帅任组长,州委副书记、州长任第一副组长,常务副州长、分管副州长为副组长,农口部门及涉农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负责全州农业产业化的领导、规划、协调、监督、管理、服务等工作。县市、乡镇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确定专人抓农业产业化工作。二是组建农业产业化工作机构。州、县市应成立专门的产业化办公室,加强产业从生产到市场的全过程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建设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三是实行州级领导联系龙头企业的制度。实行一名州级领导联系一个重点龙头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让企业家放心、放胆地集中思想、集中精力办企业。

  四、发展新型工业化,始终突出工业招商

  湘西州要按照“优势优化、做大做强、又好又快”的总体要求,发展新型工业化,始终突出工业招商。

  1、抓好矿产品加工工业。抓好矿产品精深加工,湘西既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又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目前,湘西以锰、锌为主的矿产品年综合加工能力已达80万吨,矿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一大主导产业。一是坚定不移地抓好矿山整治整合。要把握机遇,依法整治,坚决制止无证开采和乱挖滥采行为,保护合法的,取缔非法的,使之规范有序、环保安全、科学开采、规模开采。二是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现有矿产品。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工艺水平,突出下游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名优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三是积极稳妥地启动新矿种开发。要切实把握好三条:一条是工艺技术与环保保障,二条是资金与规模保障,三条是严格规划与审批。新矿种开发一定要上规模、上档次,做到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高;一定要严把项目环保关。要逐步化解矿产品加工给环境带来的积累性损害,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搞“先发展、后治理”,给环境造成新的损害。

  2、抓好绿色食品开发。现代食品产业是关联度大、带动性强、高就业的产业。有研究表明,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700美元,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7.1%,农村为45.6%,正是食品产业发展的黄金期。湘西具有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以及植物群落的亚麻酸带,这是一笔巨大的自然资产财富。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民,一方生态造就一方食品,一方人民形成一方饮食文化。绿色食品,源于生态,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独具特色,发展绿色食品工业得天独厚、潜力很大。凤凰的姜糖已发展到1.3亿元产值,其中农民种姜卖姜6000万元,姜加工成姜糖销售7000万元,由一颗姜糖到一个产业,由一个小食品到一个大市场。量变到质变规律揭示,湘西食品加工业大有可为。一是规划整合,突出规模;二是挖掘开发,突出原创;三是市场拓展,突出效益;四是标准安全,突出品牌。目前,湘西从事食品开发的企业不多,规模不大,品牌竞争力不强。当务之急是把食品的生产、加工、营销按照产业化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搞好资源整合,制定工艺标准,实行规模生产,集中推进。

  3、抓好生物制药开发。生物制药被喻为21世纪的“钻石产业”。湘西拥有中药材资源2000多种,以中药材开发为基础的生物制药业和民族医药开发在湘西已崭露头角,湘西有中药材加工规模企业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亿元,青蒿素生产能力已达45吨,“肠康片”单一品种销售收入过5O00万元。湘西生物制药业发展前景广阔,完全能够打造成优势产业。一要突出基地建设。对药效突出、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药材进行规模化开发种植。二要抓好精深加工。充分运用新兴生物技术,把中药材榨干吃尽,实现加工增值。三要积极创优夺牌。重点扶持湘泉制药、华立制药等现有医药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在医药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差别化竞争优势,打造一批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品牌认知度高的名优品牌。

  4、抓好旅游商品生产加工。湘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民间工艺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很多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极为独特罕见,极具开发利用价值,这是湘西开发旅游商品的宝贵资源。旅游产业正成为湘西重要的支柱产业,做好旅游商品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湘西旅游商品开发有资源、有技术、有人才、有市场,但缺资本、缺整合、缺规模、缺基地,没有形成大的产业。要抓住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契机,把旅游商品加工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谋划,走产业发展之路,走规模发展之路,走集群发展之路,走市场发展之路,走科技发展之路,把手工作坊式生产与现代工厂化生产结合起来,把引入资本与技术合作结合起来,把生产与经营结合起来,尽快建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实现三位一体的发展,让能工巧匠在重操旧业中致富,让财政在旅游商品生产中增收,让旅游产业在旅游商品加工中提升转型。

稿源:红网 作者:杨子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