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洲就是我第二个故乡"--访中国前驻加纳参赞戴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14:22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迄今,中国的对外援助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在这期间,中国真诚地向很多处于困境中的国家伸出了援手,也收获了他们的友谊。在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中,对非援助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前驻加纳参赞戴严是一名资深外交官,在非洲生活了10多年,对非洲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也见证了中国对非援助的历史。我们一起来听他讲讲这期间有什么动人的故事,他对未来中国对外援助有何建议。

  戴严先生在非洲生活的10多年中,曾驻过津巴布韦、赞比亚和加纳三个使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深情地说:“非洲就是我第二个故乡。”回忆起当年参与对非援助工作,戴严先生说,他1983年被派驻到津巴布韦,当时中国在津开展的最大的援助项目就是建设津巴布韦的国家体育场。体育场的建设历时4年,他见证了这个项目从破土动工到完成。

  戴严说:“当时那个体育场的规模,我们国家没有任何体育场赶得上。现在我们在电视上看那个体育场,在进行的比赛都有电视音频,(而在建设津巴布韦体育场的时候)我们都是新买的,从国外买的直接就装在那边了,那时候我们国内还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呢,所以说当时我们对他们的援助还是很无私的。现在这个体育场这几十年已经变成津巴布韦举行国内重要活动的一个场所,就连国庆活动都在那里举行。”

  中国对非洲提供援助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援助项目涵盖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等涉及民生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为改善非洲人民的生活做了很多工作。戴严先生回忆说,中国的这些援助项目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戴严说:“我记得那年我参加好几个项目,比如在赞比亚,当时有纺织厂,是当时那个国家最大的纺织厂,还有玉米面厂,还参观过一个农技组。那里生产粮食,然后就有(非洲)人来把粮食运走了,都是很高兴的。另外我们在那里除了坦赞铁路以外,还修了公路。所以,在这些国家里,人们对中国的援助那是没有话说的,他们都是非常赞扬的。”

  戴严先生还提到,不仅中国对非洲进行援助,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也对非洲进行援助,但相比而言,非洲人民更乐于接受中方的援助。他认为原因主要在于:“我们跟非洲发展经济关系,不仅仅是援助。有援助、有赠送、双边贸易,现在还发展到投资和劳务合作,项目是非常多样的。这种经济合作是互利合作、互利双赢、是平等的。”

  戴严先生说,中国和非洲过去有着共同的遭遇,现在面临着共同的任务。所谓共同的遭遇,就是中国和非洲都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受害者;而当前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就是要发展。所以中非彼此间这种感情是互通的,这种感情是西方人所没有的。另外,中国在对非援助时尊重非洲人民,所以非洲人民就觉得中国人特别容易接近。

  谈到对中国未来开展对外援助工作的建议时,戴严先生说:“我们国家政策是很明确的,对非洲(采取)这种互利共赢的做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来发展社会经济关系。我也希望每一个具体的执行者,包括机关、援助组,以及到非洲去的华人华侨,每个人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动辄对人家指责,应该跟人家友好协商去解决具体问题。”

  戴严先生对未来中非的合作充满期待,他认为“中非关系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很有深度的”,双方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