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阿诗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15:27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彝族支系撒尼人之中的叙事长诗,被撒尼人称为“我们民族的歌”。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彝族撒尼姑娘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的人类理想。2006年5月20日,阿诗玛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诗玛》的原形态是用撒尼彝语创作的,是撒尼人民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长诗《阿诗玛》塑造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阿诗玛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这两个撒尼族青年的典型形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阿诗玛》的内容是:美丽善良的阿诗玛与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阿黑自小便青梅竹马,深深地相爱着。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贪婪阿诗玛的姿色,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将阿诗玛抢走。阿黑闻讯后,立即从远方赶回来搭救阿诗玛。本来二人已经逃出来了,但热布巴拉父子埋伏在二人回家的必经之路附近,欲赶在阿黑和阿诗玛过河之前,趁山洪暴发把小河上游的岩石扒开放水淹死这对恋人。结果,正当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洪水滚滚而来,阿诗玛被卷进漩涡消失了踪影。她化做了一座高高的山峰,伫立在石林之中深情地凝望着自己深爱着的爱人和乡亲。

  《阿诗玛》以五言句传唱,其中使用了夸张、讽刺等手法和谐音、顶针、拈连、比喻等技巧,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其作为叙事诗可讲述也可传唱,唱调有“喜调”、“老人调”、“悲调”、“哭调”、“骂调”等,传唱没有固定的场合,可在婚嫁、祭祀、葬仪、劳动、生活等多种不同场合中传唱。

  《阿诗玛》自20世纪50年代初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汉文整理本以来,被翻译成英、法、德、西班牙、俄、日、韩等多种语言在海外流传,在日本还被改编成广播剧、歌舞剧、儿童剧等艺术形式。在国内,《阿诗玛》被改编成电影及京剧、滇剧、歌剧、舞剧、撒尼剧等在各地上演。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于1982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届国际音乐最佳舞蹈片奖。自此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开始享誉海内外。

  如今,阿诗玛的传说已经成为撒尼人日常生活、婚丧礼节以及其它风俗习惯的一部分,阿诗玛这个像金子般灿烂的名字也已经成为彝族女子的代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