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资要放开自己的“外资情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17:14  国际在线

  本报评论员/李由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跨国公司的高管表示,中国对外资的“歧视”在增加,监管环境也在“恶化”,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和经营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而“世界银行将中国列入对外资限制最多的国家”的说法近期频繁见诸于西方媒体报端。他们的依据主要来自于国际金融公司在近日发布的一份名为《2010年跨国投资》的报告。

  该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87个国家投资环境的四个方面作出评估:包括外国企业进行的跨行业投资行为、成立子公司的过程、取得工业用地的程序、商业纠纷仲裁机制,在这四项指标中,中国部分的评估结果并不理想。

  实际上,这并不是国外声音第一次对中国投资环境提出“批评”。但是,笔者以为,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只看西方主导的某些机构或媒体是如何炒作的。中国投资环境是否恶化,最好的衡量标准就是用事实来说话。

  去年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外国对华投资仅下降了3%,而今年上半年,外国对华投资的比重提高了40%以上。一个投资环境正在恶化的国家,是不会出现这样外商投资蜂拥而至的现象的。实际上,在“抱怨”声不断的情况下,外资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投资的步伐。比如IT业巨头思科公司、医药巨头杜邦、日本零售巨头永旺集团及在美国本土申请破产保护的通用汽车公司都在“逆势”增资。

  笔者以为,相比西方一些媒体或者机构的言论,西方资本的实际行动更能说明问题。跨国巨头的行动和外资投资的事实,是对中国投资环境最好的注解,也是对那些“恶化论”最强有力的回击。

  实际上,一部分抱怨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公司,是那些在中国市场竞争失败的公司。笔者以为,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本土公司成为一些跨国公司的强劲竞争对手。

  如果因为某个国家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崛起,就抱怨某个国家投资环境恶化,显然是非常可笑的。但偏偏在中国,一些外资就能够堂而皇之的就此而抱怨“投资环境恶化”。这是为什么?

  笔者以为,这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给予外资以超国民待遇,从而造就了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外资情结”。多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从审批,到用地,再到监管甚至是税收,都给予外资很大的优惠,使得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比本土企业还有竞争优势,一些国内企业为了获得这一超国民待遇,甚至不惜变身为外资企业。

  但是,就像在今天任何一个发达国家一样,这一不正常的优惠待遇是迟早要被取消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必须为国内外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作为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外资要在中国生存发展和壮大,总是指望超国民待遇,是不现实的。笔者以为,外资企业应该放开自己在中国的“外资情结”,全身心投入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惟有如此,才能在中国立足。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