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群建设者 强忍思家念亲的愁绪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20:13  兰州晨报

  

一群建设者强忍思家念亲的愁绪
隧道内的兰渝铁路建设者。
一群建设者强忍思家念亲的愁绪
学龄前的孩子就像候鸟一样跟随父母在建设工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一群建设者强忍思家念亲的愁绪
俨然小社会的建设工区生活区。
一群建设者强忍思家念亲的愁绪
中铁隧道局李强一家三口铁路修到哪里家就安在哪里。他们只是建设者的一个缩影。
一群建设者强忍思家念亲的愁绪
为了丰富工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每个工地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室。

  当春意与花儿一起绽放的时候,当晨露与荷叶一起相依的时候,当秋风与大雁一起打点的时候,当冷月与寒霜一起结伴的时候,远在大山深处的兰渝铁路建设者们,一次又一次面对天际的浮云,向山外的亲人许下无数个渴望团聚的诺言,等待微醉在家门口的那个夜晚,用肆意的泪水淹没所有的寂寞和思念。

  没有伙伴的小女孩

  在中铁隧道集团一工区采访时,一个看起来三四岁的小姑娘在板房边蹦蹦跳跳地玩耍。她的玩具很简单——城市里的孩子不屑一顾的气球,在这大山之中,这个气球成为小女孩的最爱。小姑娘叫李新愉,父亲李强是一工区的副主任,山西陵川县人,已经在隧道局工作了整整20年。他的爱人徐怡梅也是隧道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和李强一起来到一工区建设兰渝铁路。

  李强说,让孩子跟着来工地是不得已的选择——小新愉的爷爷已经去世了,年迈的奶奶身体又不好,所以只能来到这里。

  在工地呆着的孩子非常少,可以说几乎没有。一般情况下,孩子们都是在假期跟着妈妈前来探亲的,最多住一两个月。因此,小新愉大多时候只能一个人玩耍,揪揪小草玩玩水,是她主要的活动项目。

  李强说,他和徐怡梅是在单位认识的,2007年,小新愉出生。2009年3月,他们在河南新乡安了家,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看着板房内简陋的陈设,李强说,新乡家里的家具齐全,但一年最多只能回去一个月。“我们大人没有什么,就是苦了孩子。”李强看着天真可爱的小新愉告诉记者,这孩子对家的概念只是工地,至于新乡的家是什么模样,她早已忘了。

  如今,让李强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小新愉的教育问题了,孩子已经快4岁了,但连幼儿园都没法上。“前段时间我去了漳县县城的几家幼儿园,但这些幼儿园没有一家是能够全托的。我们不可能天天从这里跑到县城去接孩子,所以只能让她留在工地上”。

  在工地时间长了,小新愉有着自己的娱乐方式。她常常打开“家”中的小电视,和电视节目中的小朋友一起跳舞、唱歌,之后再跳给大家看,十分惹人喜爱。到了假期,小新愉就有了玩伴——那些前来探亲的小朋友。但随着假期的结束,看着其他的孩子又陆陆续续地离开,小新愉的心情也就沉重了。“假期是新愉最开心的时间,她很舍不得其他孩子走,可又没有办法。”

  在记者和李强谈话的过程中,小新愉始终蹦蹦跳跳地玩耍着,并向记者播放了一段她妈妈带她在西安吃麦当劳时的视频。视频中的小新愉在儿童区域内开心地享受着店内的玩具。李强说,小新愉经常会看这段视频,这是她小小人生中最好的记忆。

  “工区里孩子很少,大家对小新愉十分关照。”谈起工地上孩子的成长问题,张洪涛有些伤感地说,“这里毕竟不是社区,没有学校,没有幼儿园,孩子成长受教育的环境几乎为零,工地又不能解决,真是苦了大人也害了孩子。哎,能有什么办法呢?”

  心酸的一声“叔叔”

  从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八工区书记甘荣国已在铁路建设战线上干了27年。也许源于对儿子的愧疚,甘荣国十分喜爱小孩子。在甘荣国的倡导下,每逢春节,工区都会给前来探亲的小孩子发红包。“留住家属,也就留住了员工。”甘荣国说,“干我们这一行的,如果家属不支持,工人迟早就会走。”

  说起自己的儿子,甘荣国总有一份愧疚之情。他的儿子今年正在上大学,已经22岁。在这22年间,甘荣国与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5年,“错过了太多的父爱,给孩子的关爱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彭小林,八工区办公室主任,干了17年的铁路建设。彭小林说,17年间,他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到100天,最长的一次是孩子出生的那个月,他在孩子出生前赶回妻子身边,呆到了孩子满月,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个月。孩子满月后,彭小林又匆匆回到了工地,此后两年间再没有见过孩子一面。在孩子两岁时,彭小林的爱人带着小孩来到工地探亲。望着眼前的这个陌生的男人,孩子躲在妈妈的身后叫了彭小林一声“叔叔”。

  “这是我一生中最心酸的一刻。”彭小林的眼眶湿润了,“我甚至都觉得自己不敢看孩子和爱人一眼,觉得亏欠他们母子的太多了。”

  “在每个工区,像甘荣国、彭小林这样的‘单身’占80%以上,情况也都和他们两个差不多。”张洪涛深深地叹息着说,“大家身处同样的环境,上不能照顾父母,下不能照顾爱人和孩子,只能这样日复一日地把所有的思念和愧疚抛洒在工地上。每个人每当想起这些,内心就如同刀割一般难受,特别是耽误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这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愧疚啊。”

  工区里的探亲房

  在兰渝铁路沿线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虽然每个工区给职工每年给一次探亲假,但由于施工任务重、工期紧,大多时间很多职工都不能正常休探亲假,有些重要岗位的施工者甚至连续几年都放弃休假,等到工程结束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因此休探亲假成了铁路建设工地职工最大的愿望。如何调整和稳定职工的思家情绪,让大家有个好的心态正常工作,成了每个工地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反探亲”,这是工地目前为职工想出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职工自己动员家属,在闲暇时间到工地来探亲。为此,每个工区在工地都建设了“探亲房”,专供职工和前来探亲的家属团聚。

  “办法虽好,但探亲来的人多了,房子就显得紧张。”二工区主任王业刚说,“工区就不得不限时使用。时间久了,职工们自己也就很自觉地私下商量,你住几天,他住几天,让大家都能过上和亲人团聚的幸福日子。”

  “后来来的亲属实在太多,工区也实在没有办法解决房子了,职工自己就会就近在村民那里租房子住。为了大家,花些钱没什么,只要大家都能和家人团聚。再说了,总不能和弟兄们抢着住啊。”

  为了让职工们不再寂寞,各个工地不惜投入数十万元给工地铺设光缆,为每间职工宿舍安装有线电视,让大家能在工作之余了解国家大事,有个消遣的地方。同时,每个工区还开设了“视频会见室”,让那些不能和家属团聚的职工,能在视频上和亲人见面,聊聊家常,随时了解家里的一些情况。

  为了解决职工两地分居的问题,工区还尽量想办法解决家属就业。而且为了调节职工思乡的情绪,隧道集团指挥部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有10个代表队参加的每年一届的“木寨岭杯”篮球赛就是其中一项大的内容。

  探亲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人生自古伤离别啊!“在离别的那一刻,我们想用力地拉紧对方的手,想从此不让彼此再天各一方,但我们知道现实里还有太多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我们去承担。”六工区的小刘等人很是伤感地说,“瞬间,仿佛不愿睁开双眼,不敢面对亲人不在身边的现实。只任泪水在抬起的眼角无声无息地流淌下来。那咸咸涩涩的泪水,让我再次闻到家乡的味道,闻到亲人的味道。在轻轻抽出我手的那一刻,我甚至连一句珍重的话都不敢表达,我知道那一刻的凝望从此让思念生了根…… ”

  文/本报记者宋维国 刘健图/本报记者 蒋生连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