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多少钱能补乱采砂后的“窟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3日01:57  新京报

  ■ 视点

  把河道当成“砂石矿藏”,任意采掘,导致生态紊乱,这需要花多少钱去进行“生态补偿”?

  《新京报》报道,由于过去在河道采砂业上的政策失误,涿州市政府如今出台新规,似乎是想改正错误。

  然而细究起来,涿州政府这责任担当得仍旧不够。按报道,政府从采砂业中一年只得到9万元的税金,而修一条被采砂大军压坏的道路,至少有4000万元。这中间天坑地陷似的大窟窿,得由政府动用其他的税款去填补。

  而修路只是显性成本,这窟窿有多大?如何才可能摆平填实?没有人知道。而把一条条河道完全当成“砂石矿藏”,任意进行采掘,导致这些河道生态系统的紊乱和被阉割,这将需要花多少钱去进行“生态补偿”?没有人敢去计算。万一再发生洪水,造成“人为天灾”,房屋倒塌,桥梁坠毁,公众死亡,财产损失,又该如何去填补?我想更没人计算。

  因此,涿州官方的反思如果只是简单取缔采砂业、脑中还妄想着未来进行“规范开采”的程度,那么,其承认错误的能力仍旧需要进一步提高。至少,请把生态成本全面计算入内。

  其实,很多地方政府太多的政策也没有把基本社会成本和自然成本算进去。过去,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让这些成本由公众来担负,通过拖延时间来让受害者更长久地受难。而如今,受害者不再像过去那么好说话,受欺负的人有能力开始讨要他们的尊严,受到了欺负的自然界也有了代表它们发言的“民间公益机构”,因此,单靠压制已不再像过去那么便利。因此,迟早都要像涿州一样,来一次对前面错误的“武断取缔”。

  那些天天拿“发展经济”、“扶贫济困”来给自己辩护的地方政府,该从涿州的高昂代价中,取到真经了。发展经济不等于招商引资,不等于鼓励社会盲目开发,不等于不管环境成本。恰恰相反,只有照顾环境利益的经济发展,才可能是可持续的,才可能是不需要频繁地救急、缝补和修正的发展。

  □冯永锋(记者)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