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口通商”仅限于欧洲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3日04: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纪念鸦片战争17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会上提出了许多鸦片战争研究的新观点

  2010年7月21日至23日,由东莞市有关部门、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办、鸦片战争博物馆承办的“纪念鸦片战争1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东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厦门以及香港、澳门的学者近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林则徐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问题与禁烟运动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华民族近代百年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奋斗历程的开篇。与会学者充分肯定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开展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武汉大学萧致治针对近年来一些人认为中国近代史应始于1581年、1861年或1905年的观点,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中国的特殊国情立论,肯定了中国近代史应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山大学林家有论述了鸦片战争对于近代中国觉醒的重大意义,指出这场战争一方面开始了中国被列强侵略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历程,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近代中国的觉醒,从历史中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对于继承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和世界和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于商贸

  对东方国家并无“一口通商”限制

  河北师范大学王宏斌从大量史料中,对于学术界通常认为的鸦片战争前“一口通商”体制提出了新见,认为历史上清帝并未有正式的谕旨关闭江、浙、闽三处海关,在要求欧洲人到广州通商的同时,对传统的东方国家并无一口通商的限制,江、浙、闽三关在鸦片战争前仍正常运作。所谓的“一口通商”仅限于欧洲人的视野。这一观点对于研究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外贸体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北京大学郭卫东从国际贸易的格局变化,考察鸦片战争前英国对华贸易中棉花与鸦片贸易地位的转换,指出两者的易位反映了中西经济关系由单纯的国家经济贸易关系向世界殖民经济体系转变,由基本平等的贸易关系向非互利的变相奴役性质的经济关系转变,以及工业革命开展和美洲独立进程开始后世界秩序的重组和殖民主义体系的重构。

  关于军事

  铁炮火箭技术影响鸦片战争结局

  会议提交的论文还充分反映了鸦片战争研究向精细化和跨学科发展的趋向。对于鸦片战争的武器装备等问题,有学者采用现代科技进行实验和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北京科技大学孙淑云等以中国境内保存的19世纪上半叶中、英铁炮为主要对象,通过样品金相检测等现代物理手段,探讨了前膛装滑膛铁炮的材质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对比两种铁炮的差别,并论述了这些差异对鸦片战争结局的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刘鸿亮比较了鸦片战争前后中英火箭技术的差异,从技术和社会两方面探讨了清军的传统火箭技术和性能不良的原因。鸦片战争博物馆张建雄和曲庆玲分别考察了英军战船和中国虎门海防要塞,论述了英军战船在数量、类型、等级和战船的火炮技术、风帆技术、蒸气动力技术、防腐技术、作战战术等各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指出虎门海防要塞这种受传统海防政策影响建立起来的防御设施,在整体上已不能适应与西方列强的作战,导致了鸦片战争在军事上的必然结果。

  关于社会

  鸦片战争期间官民对立

  本次研讨会上,许多论文突破了就人物论人物、就战争论战争的局限,对于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和世界局势,显示了强烈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姜涛将鸦片战争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论述了鸦片战争前后“官”、“民”、“夷”关系的蜕变,指出鸦片战争期间官民关系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战争后官民关系进一步对立,导致了社会大动乱的总爆发。河北师范大学连东考察了16~19世纪东南亚鸦片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指出这一市场是中国鸦片市场的连通器,对中印鸦片贸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少学者将研究视点关注到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上海师范大学邵雍探讨了鸦片战争前后的粤闽浙海盗的活动及其对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进程的影响。中山大学何文平论述了鸦片战争时期“匪乱”问题和地方社会对于危机的应对。扬州大学朱季康从清季的诗歌中分析了其中所反映的江南社会状况以及江南人民的心态、情感和愿望。

  关于鸦片

  清季禁烟与道光末年禁烟不同

  鸦片问题和香港问题是鸦片战争最重要的“起因”和“后果”,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次研讨会上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也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成果,并且学者们关注的时间和空间较以往有较大的扩展。鸦片战争博物馆张巨保考察了晚清广东乡村吸食鸦片的情形,揭示了吸食鸦片在广东乡村流行的特点和原因,论述了鸦片问题对于广东社会的影响。暨南大学刘增合探讨了清季禁烟的进程和所受的环境制约,比较了清季禁烟与道光末年禁烟的多处不同。南京大学刘霆论述了抗战前江苏的禁烟运动。香港珠海书院李谷城论述了香港初割时期最重要的几份英文、中文报刊,评述了西方报刊东来对香港及内地与香港关系的影响。

  关于林则徐

  反映鸦片战争前后的人事和官场

  在关于林则徐的研究成果中,充分体现了学术研究中对新材料、新问题的重视。中山大学吴义雄从1840年出版于澳门的英文《中国近事公牍》中发现了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的多篇正式公文,以及英文的《广州纪事报》、《广州周报》中所刊载的林则徐文书的英文译文,这些新发现的史料具有重要价值。许多以往学术界未予足够重视的人物和事件,在本次研讨会上都有专文论述。扬州大学周新国选取了鸦片战争时期与林则徐、琦善关系密切的张集馨,论述了他与林则徐的交往及深得林则徐青睐的缘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的人事和官场的种种情形。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黄健敏探讨了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与广州学海堂学长的交往和学海堂学长对林则徐多项政策的支持,反映这一时期广东地方与中央、学者与官员、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复杂互动。鸦片战争博物馆唐立鹏论述了林则徐对澳门的重视和采取的防固措施,对澳门禁烟、林则徐的外交策略、中英“关闸”之战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钟实)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