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要让科研人员把精力放在科研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3日04:57  大众网-大众日报

  □ 乾羽

  吴雨(化名),研究员,45岁,2005年回国,现任某国立研究所课题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科学研究本需要平静的心态和安静的工作环境,但是吴雨的心态,更多的是紧张、苦恼和焦虑。“我粗略算了一下,一年当中,大约1/3的时间用来申请项目,1/3的时间处理各种杂事;真正用在科研上的时间,有1/3就不错了。”这就是现有体制下,吴雨工作的真实写照。(8月2日《人民日报》)

  科研人员是干啥的?这是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但现实的情形却是,诸多科研人员不是在忙着科研攻关,而是在做其他的事情:或是忙着项目的申报,或是忙着表格的填写,或是忙着经费的使用。本来应该使用在科研上的精力被分散,原本宝贵的科研时间用在了并不擅长的申报与管理上,科研工作简直成了科研人员的兼职。结果,不仅整个人被搞得七荤八素,而且科研的成果也可能因为分配的不合理和投入力量的不够,而呈现出泡沫化的现象。

  其实,新闻中所呈现出来的科研问题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在科研申报、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两个必须看到的问题:一是申报变成了公关,有些项目的申报不是靠实力说话,而是靠关系说话,其结果就造成了科研攻关变成了科研公关,科研人员不得不放下面子,削尖脑袋想方设法拿到项目;二是申报之后很多科研的“领头羊”变成了甩手掌柜,一旦花费巨大精力和物力拿下项目之后,项目的带头人便随意地支配项目经费,并且把要干的活分给他人去完成,自己吃肉别人喝汤。这两种问题虽然是少数,但也是科研项目申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比较而言,新闻中的科研困境是一种常态,而攻关变公关以及带头变甩手,都是一种常态困境下极易产生的现象——当科研过程变成一个耗费精力的苦差事时,当事人可能就会寻找更简易和更舒适的方式去做科研。其实,这几种情形都可以称之为科研攻关的错位,都与正常状态的科研攻关有较大的差异。那么,为何会出现科研攻关的错位呢?原因当然与科研工作者有关,有些科研工作者的定力不够,耐不住寂寞;有些科研工作者急功近利,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于是在疲于应付之后产生了各种走捷径的念头和贪图享受的做法。

  应该看到,造成科研攻关错位的根本原因,在于科研项目的管理存在问题:在审批时是否秉持客观公正的科学原则,不唯人不唯名,实现科研项目的合理分配,让那些有科研能力者得到应得的科研项目,而且保证这个分配其实并非十分困难;在管理时是否实事求是,充分尊重科研的规律和过程,不是以量化的形式把科研变成一个不断汇报和上报的过程,而是以专业的监督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最后,在验收时,是否充分考虑到科研的质量,对那些水货科研进行严厉地处理,让那些真正潜心科研者获得表彰。

  简而言之,科研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就是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研人才。把握住这两点,在科研项目的具体管理上,就可以避免种种造成科研攻关错位和异化的现象,引导科研人员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真正需要放的地位,让科研人员回归到科研的本位上,而不是成为那些公关者,牟利者。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