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犹闻“关公”战“关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3日07:25  解放日报

  许兴汉

  相声《关公战秦琼》是侯宝林先生的一个著名段子,两个相隔几百年不同朝代的人物能打起来,是颇有戏剧性和讽刺意义的。那么,同一朝代同一个人物譬如“关公”战“关公”的事会否发生呢?日前有报道说,在国家广电总局的立项公示里,竟发现3部有关“关老爷”题材的电影已完成立项,其中包括甄子丹领衔主演的《关云长》、刘恒编剧的 《关公》以及杨子投资拍摄的《武圣云长》;另一部将由古天乐饰演关公的《武神传》也已进入筹备阶段。好家伙,这些电影如都拍摄完成,为了争夺市场、争夺观众,4个“关公”必然打起来,这“关公”战“关公”的好戏也一定引人注目。

  其实,在时下的国产电影中,如此题材“相打”撞车的事还不少。据了解,目前在广电总局明后年电影题材的立项公示里还有“两队杨家将、两位杨子荣、三个李小龙、三桌鸿门宴、三部封神榜、四个孙悟空及四位白娘子……”

  说起来,题材雷同、题材撞车、题材跟风本是文艺创作的大忌,那为何目前我们的国产电影会屡屡发生 “关公”战“关公”的事呢?据说,这和当前电影行业中的唯票房价值,“烧”钱后就得赶快“抢”钱的思路有关。为此,什么题材吃香就拍什么,什么片子好卖就搞什么,不管已是在吃别人啃过的骨头,只要有钱可赚大家就蜂拥而上。但如此下去,电影的选材之路必然会越走越窄,拍出来的影片也不免千人一“面”,难免观众会反感,会生厌,而一旦观众不买账时,又何来影片的“进账”和收益,这岂不是和影片制作者的初衷背道而驰,那又何苦呢?

  本来,文化原创力的不断生成,是电影艺术之树常青的必然要素。但在眼下的国产片电影制作中,只是从古装片、武侠片和四大名著等狭隘的题材中去选材,搞出来的影片题材动辄“三胞胎”、“四胞胎”,这显然不是一个严肃正常的创作态度,说到底,这也是在电影创作中的一种“懒惰”思想。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文学和创作当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艺术。”平时老听到有电影圈内人士说,要把中国的电影打进国际高端市场,但如果连同类题材扎堆的现象都难以解决,那进军好莱坞的雄心又从何说起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对贵在创新的电影艺术来说,更应作为灵魂中的灵魂。如果我们的电影业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频频展现的只是题材大撞车,给老百姓看的尽是“关公”战“关公”这样的跟风之作,那中国的电影前程就令人担忧了,其后果远比事情本身带来的圈钱和娱乐化现象要严重得多。对此,实在应该引起电影业内的人士三思!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