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市场化”道路,公立医院被推向市场,医院自行通过市场运作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易的等价原则进入医疗活动中,医院的角色悄然改变,从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演变为带有浓厚商业色彩的经营主体,公共医疗日益走向逐利化成为不争的事实。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开药层出不穷,开单提成、违规收费屡禁不止,药价虚高不下、医生收受药品回扣,更让社会诟病不已。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损害群众的利益,严重破坏医患关系,严重败坏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形象。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性,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摆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医改的最大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必须采取打“组合拳”的办法。

  一、强化政府主导责任。首先,政府应明确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公立医院并不是天然具有公益性的非盈利组织,因此,在制度设计上,要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经费投入、医药价格监管、人事编制、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保障公立医院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纠正其一味追求创收盈利的倾向;要采取有力措施,去除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人”角色,防止出现“公立医院的身份、私立医院的行为”。其次,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政府应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加基本医疗保健的投入,使医患之间从直接的买卖关系中解脱出来。再次,应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合理控制公立医院的发展规模,引导其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坚持公益性的办院方向。

  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按照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交通和地理状况,合理规划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模与人员配置标准。鼓励、引导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各自特色和优势,明确功能定位,在横向上形成专业分工,在纵向上形成层级分工,变行业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利益竞争关系为分工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止重复建设、盲目扩张。大型医院重在解决疑难危重疾病,承担医学人才教育、医学科研以及开展对基层医院的技术培训等责任;其他各类医院要通过对自身支撑条件、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的分析,集中力量发展特色业务,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基层医疗机构重在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端正公立医院办院理念。公共利益是公立医院的最终目标或定位,优先满足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是公立医院必须坚持的首要价值取向。在财政投入不足、医疗服务价格背离价值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机构客观上确实存在创收的压力和需求。但是,公立医院首先应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履行好应尽的公益目标。那种一味追求经营创收的行为,不仅侵害患者的利益,从长远来说,也使其自身公信力丧失。因此,公立医院必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尤其是在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与医院经营模式存在一定因果关系的情况下,正确选择经营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必须明确一个原则:医院是公益性机构,医务人员是治病救人的使者,二者必须和谐统一。医院既为患者提供服务,同时通过为患者服务赢得社会认可,为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四、防止和纠正医务人员逐利化倾向。规范和完善公立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根据医疗服务高投入、高强度、高风险的特点,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工资水平,给予医务人员“合理而体面”的待遇。鼓励医务人员以良好的服务取得较高的报酬,杜绝个人收入与业务创收挂钩,严禁开单提成、药品回扣等违纪违规行为。要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使其认识到“医乃仁术”,为社会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作者系长沙市第三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