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2小时连轴转 一上午出车6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3日15:47  新民晚报

  

12小时连轴转 一上午出车6次
■ 天气越来越热,救护车越来越忙 赵昀 摄

  本报记者 金恒

  申城昨天迎来了今夏最热的一天。本报记者跟随一辆市医疗急救中心龙华分站的救护车体验急救工作,感受了急救人员12小时连轴转、每人一天喝掉3升水、速度以分钟计算的工作节奏。

  急救任务要求高

  一辆急救车就是一个团队——驾驶员、担架员和随车医生。记者跟随的这辆救护车团队里有3个成员,都是20多岁的小伙子,昨天从上午8时到中午,就完成了6次急救任务,有的是中风、有的是骨折、还有的是老年人轻微中暑。驾驶员周浩拿起一个1.5升装的可乐瓶笑着说,出门时刚倒的水,回来就已底朝天了,下午还得再灌一瓶,才能撑到晚上8时下班。

  根据今年起执行的分级救护制,周浩和队友们主要执行急救任务,要求高、时间紧。有其他转院、出院等任务时,他们也要去帮忙。高温天里,尽管救护车里有空调,但大多数时候急救人员得拆卸担架床、抬送病人、在车外等待,考验的就是体力和耐心。许多老年人都居住在没有电梯的多层楼房内,三个人抬一次,全身的衣服就要湿透一次。

  精确到每一分钟

  上午的急救高峰一般出现在9时到11时,因为此时的急救、转院和出院的三类病人都“聚集”到了一起,急救车周转就比较紧张,到了中午就会宽松一些。从下午两三时开始,又将进入下一波高峰。

  下午3时许,救护员休息室的电话响起,驾驶员周浩接起电话,听完指令迅速挂断,说了声“出发”,大家就立刻冲向了救护车。

  任务是直接从车载GPS传送过来的,一位在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大腿粉碎性骨折的病人需要被接送到社区医院,15分钟后,救护员将病人从病床抬上了担架。对于救护员来说,这不算是重要的任务,但也要和时间赛跑,“救护车一般要求15分钟到达现场,但对我们来说,还是越快越好。”

  “压床”让人无奈

  在救护车返程途中,车载GPS又接到一个任务,将一位有过脑梗病史的九旬老人从龙华医院转到养老院。救护人员很快出现在病床前。救护员说,今年新增了很多救护车,而且救护车资源是全市统一调配的,如果急救需求不多的话,就能满足转院、出院病人的需要。

  收起担架,在GPS上按下“接受任务”,计时表又开始计时,救护车迅速驶向肿瘤医院。原来,一位病人需要尽快转院救治。

  病人被抬上车后,救护车呼啸着在路上穿梭,随车医生冯昌仲目不转睛地盯着心电监测仪。当病人被救护车送到西区一家三甲医院时,因为患者太多,“压床”在所难免,救护员们只得在医院等待床位空出来。一方面是救护车反应时间大大加快,一方面则是难以解决的“压床”,记者体会到了救护员的无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