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灾害·调查 罕见高温是泥石流灾害“祸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3日20:15  兰州晨报

  

灾害·调查
肆虐的泥石流。
灾害·调查
被洪水围困的牧民住宅。

  一场60年不遇的特大灾害,不仅卷走了肃南县观山村10名牧民和牧民卡成家的400多只牛羊,也使得草场变成河床,牧场满目疮痍。就灾害发生的原因,搜救人员分析认为:高温天气“助力”不小。

  专家分析 罕见高温为灾害祸首

  进入7月以来,肃南县所在的祁连山接连出现高温天气。记者从肃南县气象局了解到,资料统计,从1957年到2009年期间的50多年间,肃南县7月最高气温超过30℃的累计日数是12天,而今年7月14日至28日,有7天时间的最高气温超过30℃,其余时间的气温在29℃上下,持续时间如此之久的高温天气在肃南气候史上实属罕见。

  “灾害发生前,已连续5天没有下雨了,这种现象在观山牧场很少见。”提起罕见的天气,肃州区观山水管所职工毛汉春深有感触。

  按照普通人的理解,高温天气下的山川大地如饥似渴需要降雨,即使是暴雨降临,饥渴的土壤也会吸收相当一部分雨水,发生洪水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据气象部门报告,7月28日事故发生时,肃南县祁丰乡观山村观山海子一带受强对流云团影响,突降暴雨,引发泥石流。这一现象说明,高温、暴雨和泥石流之间的确存在因果关系。

  一位政府部门的官员认为,地处祁连山腹地的观山牧场,距离祁连山冰川和雪山仅几公里,海拔4000多米,这里降雨降雪司空见惯,持续的高温天气就是反常的天象。由于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祁连山上的冰川和积雪加速融化,甚至积雪和冰川下的部分冻土层也开始蠢蠢欲动,为灾害埋下了定时炸弹。突遇暴雨,雪山积雪、冰水化合物、泥土纷纷伴随着暴雨形成的洪流下山,之后助推沙石下泻,形成的强大冲击力危害性极大,山川都能变形甚至决裂,何况人畜呢?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汪杰分析认为,祁连山区出现泥石流灾害,主要与祁连山地质有关,因为祁连山山体多由破碎的石头构成,而且许多山体都是石头夹杂泥土、沙子的松软地质结构。这样的地质构造如果遇到暴雨侵袭、浸泡,很容易造成滑坡现象,就会形成泥石流。汪杰说,高温天气导致祁连山冰雪融水,对此次事故的发生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院专家贾文雄老师通过对祁连山气候变化特征及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在其论文中得出结论: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呈增多和升高趋势,而低温天气呈减少趋势,这是气温显著升高的表现;极端降水天气和日最大降水量呈增多和增大趋势,导致洪灾影响范围呈扩大趋势。

  贾文雄认为,祁连山超过35℃的极端高温天气在20世纪90年代相对多一些,极端降水发生的概率大,洪涝影响的范围就大;2000年以后,极端天气与气象灾害的潜在威胁增大,危害的发生频率更大。

  灾后思考 侥幸心理为灾害埋下伏笔

  生活在山区的牧民们习惯了复杂的天气变化因素,然而,不少人却忽视了高温潜伏的危机,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存在隐患。

  记者在观山牧场看到,在周围十几平方公里的牧场上,住着8户牧民,他们的住所和牲畜寄宿场所基本都在山底坡地上,住所要么是帐篷,要么是石头或土坯所筑,抵御外力的能力很弱。一位林区的工作人员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忧心忡忡地说:“虽然牧民们依据自己多年的山区生存经验选择了一些地势较高的山坡建造住所,但这样的场所一旦遭遇山洪暴发,后果还是不堪设想。”他说,牧民们简陋的生存环境和侥幸心理为灾害埋下了伏笔。

  文/图 本报记者 董开炜 曹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