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鸡西矿难为何独有领导升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02:20  京华时报

  当年克拉玛依大火时,官员那句可耻的“让领导先走”令人心惊。鸡西矿难独有领导升井舆论哗然的背后,其实是大家担心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

  舆论焦点如今都集中在鸡西矿难中率先升井的两个矿井负责人身上。按照20多天前国务院发布的通知,他们本应与矿工“同时下井,同时升井”。结果24个工友井下生死不明,他俩升井了。

  据央视报道,这二人巡查过程中恰遇透水事故,因所在位置离井口较近,得以死里逃生。如果属实,在逃生本能驱使下,似乎不该受到千夫所指。设想一下,如果正好两位矿工走到这里,为逃难而快速升井,舆论会指责他们吗?此外,尽管国家出台新规,但全国能有多少矿长严格依规亲自下井呢?怎么舆论把矛头对准下了井的他们,而放过其他连井都不下的矿长呢?

  大难面前,矿长是否有权优先逃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官员平时的待遇显然高于群众,担负的责任自然更沉重。纳税人上缴的巨额财政收入供养了一批官员,不是任其挥霍的,而是为了让他们呵护民生,服务百姓。生死关头,这些责任更重的官员,理应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不但是职责所在,也是党的宗旨所要求的。然而在一些地方,在官本位思想作用下,却出现了似乎可以颠倒过来的情况,官员的性命高于群众。

  在战争年代的人民军队,把危险留给自己几乎是不容置疑的。因为爱民如子,共产党才与众不同,才会受到军民爱戴,也才会夺取天下。然而,如今一些地方的官员,吃苦在后、享受在前、居功推过、逃避责任。要灭掉这套潜规则,国务院的新规算是一记重拳。重拳之下,可能会有个别官员的一时委屈,但唯有如此才能匡扶一些地方的干群关系,才能杜绝因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太差而频频发生的矿难。

  当年克拉玛依大火时,官员那句可耻的“让领导先走”令人心惊。鸡西矿难独有领导升井舆论哗然的背后,其实是大家担心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如今亟须调查清楚的,是矿难发生时,井下到底是什么情况。如此,才能明确本次事故责任所在,进行调查和问责。这不仅关系到鸡西矿难的善后处理,更是对国务院新规执行落实情况的反馈。

  本报特约评论员李泓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